为吸纳人才,西安市人社局去年9月发出公告: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92名。可时隔近十个月,当时参加招聘被录用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却迟迟等不到结果,这是怎么回事?(7月16日 澎湃新闻网)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开启了“引凤筑巢”计划,一大批高学历人才被引进到基层岗位。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用优厚的工作待遇和十足的用人诚意,极大地提高了一个地方的吸引力,这确实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要避免“空壳效应”,即引而不用抑或引而乱用。就像头名博士考生遭遇超长录取一样,实质上就是“空壳效应”的一种。在生活中我们还不难看到,一些高层次人才被引进来之后,经常处于不能人尽其才的怪状中。如果把引进人才当“花瓶”“做摆设”,那不仅失去了引进的意义,还折射出引进人才目的不纯的错误政绩观。
虽然西安市人社局也就“超长录取”给出了解释,但十个月的被录取过程在全国都很罕见,而且它所提供的理由也过于牵强,只不过是在逃避责任罢了。在我国现行的人事招聘方案中,公示快的一个月即可敲定,慢的话也最多三到五个月。根据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案特点,十个月的公示期未免显得过于拖沓。
引进高层次人才,就要有重才、爱才、尊才、惜才的意识,而招考过程恰恰能折射出当地对人才使用的态度。如果条件具备,在不违背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特事特办”,以便让人才尽快走上岗位,进而释放个人价值。
遗憾的是,头名博士考生却遭受了招聘方的超长考验。暂且不论因等待而造成的个人损失,只从此事的负面影响来看,足以让西安市的高层次引进计划蒙羞。设置的考试程序,对考生而言是必答部分,对招聘方来说也是一次考验。拿出拖沓的作风来考验考生,其实就在无形中上交了一份不及格答卷。试想,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谁还能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有过多的奢望?
所幸的是,在舆论监督的介入下,该考生的录用手续在当天也恰好办理完毕。看似还算是个不错的结果,但由此暴露出的用人机制问题,还需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警醒。要知道,引进人才只是迈出了选用人才的第一步,而如何用好人才、留好人才,才是人才引进最根本的东西。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