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部长级”学生干部的公告是官僚作风的变体

2018年07月20日 11:09   来源:未来网   周成洋

  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

  万事皆讲个规矩,讲规矩本身是无问题的。大学这样的单位,其内有零零散散的各类学生组织,自然不能没有规矩,也不能不讲规矩。可是,规矩该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是必然要有个标准和尺度的。若是如一些学校的学生组织,在干部换届的时候讲究排场,强调级别,这种过度的“讲规矩”,实际上也是一种另类的不讲规矩,没有规矩的。

  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机构部门分类清楚,岗位明确,又是公告,又是“定级”,场面甚是震撼,让人觉得很官方,很正式,也难怪会有网民觉得有些“不适”,觉得点错了公告。这种“官方性”和“仪式感”已经有些变味,与大学该有的朝气不符,倒是多了许多官僚作风,严格说起来还是属于官僚作风较为突出的一种表现。

  不禁要问,大学的公告如此推送安排,是在宣扬一种什么价值观念?是否考虑到对学生干部职位的描述有不妥之处,尤其是特别标明“正、副部长级”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毕竟已经有人调侃,一个大学学生组织竟然能一下子任命两百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了?

  无意识的常态行为体现个人意识形态的一种站位。公告中被吐槽的地方有很多,剥离一些批评和维护,我们要透过这些被质疑的行为,去思考一个问题,这是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如果是有意识去这么做,我们倒是可以找到一个为其辩护的理由,可理解为是“用力过猛”,是“好心办坏事”的一个过错。

  如果是无意识这么做,那只能说明把关者的价值观念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是一个大学,这是一群学生干部”这样一个前提下,反映了把关者对“官与权”的一种错位认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那些学生是否认为这是一种官僚作风,如果他们无意识的行为也在支持这样的情况,那只能说明一些价值观念的影响是深刻的。

  学生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其次是服务学生的干部。如果任由官僚作风侵蚀大学,那么这些学生干部以后走向了党政领导干部的岗位,岂不是会更加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学生会这样的组织在任何一个学校本都应该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凝聚广大学生的共识,可是当前的一些现象却把学生会与学生对立了起来,这是让人遗憾的。

  一个学生加入到学生组织中,成为一名学生干部,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组织感、责任感、集体感的,但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又不同,如果这个组织传递出官僚式的层级感,那么这样的学生组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就会减弱,学生群体中的“小圈子”“小团体”更容易成型。

  学生干部是从学生群体里来的,就应走到学生群体里去。我相信,学生干部对学生组织的喜欢不仅是因为能够得到锻炼,更是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拥有了一种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比较纯粹,可能就是完成任务时得到的一个夸奖,可能就是帮助他人时自我满足的一种开心,可能就是参加学生活动时的一种充实感。

  从大的范围来看,我更相信多数学生干部是拒绝官僚作风的,他们有时候可能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风气。无论是从培养学生干部的角度出发,还是充分考虑到广大学生的基本需求,我们都应将官僚作风赶出中国大学,决不能让官僚作风污染了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念。

  (未来网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 周成洋)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