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昂贵的进口药药费,常常困扰着他们。近期新的政策牵动了癌症患者的心,那就是5月1日起,28类进口药关税降至零,其中包含了治疗癌症的常用药;对进口抗癌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但在近日走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药目前仍是原价出售。(6月10日《华商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出将抗癌药进口关税力争降到零,这一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今年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认,5月1日起,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随后相关部委通知:自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有人据此算账,药价成本能降近20%。这对于广大癌症患者来说,可大大降低治疗成本,因为普通收入家庭很难承受进口抗癌药高昂的价格。但降税政策明确后,进口抗癌药究竟什么时候降价,是癌症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原因是早降价早受益,而晚降价则让部分患者“等不起”“用不起”。
目前进口抗癌药仍是原价出售,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进口抗癌药是5月1日之前进口的,没有享受降税优惠自然难以降价。但癌症患者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降税“红利”,不得而知。从程序上看比较复杂。而有关专家认为政策落地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坦率说有点长。
以陕西为例,进入医疗机构的药品,要进行招标采购,采购机构要等省卫计委的政策。而省卫计委则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联合发文,原因是进口抗癌药实行国家集中采购。也就是说,进口抗癌药降税之后,只有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并进行集中采购,降价药才能逐步进入地方医疗机构。
从较为复杂的程序推测,抗癌药真正降价估计需等半年到一年。但笔者以为,能否“急患者之所急”,对进口抗癌药降价采取“特事特办”,以便提高降价效率,缩短政策落地时间?这需要从上到下明确工作时间表以及有关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让进口抗癌药通过“绿色通道”早日实现降价。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自5月1日起,我国启动“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采购”“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等3项系列综合措施,降低抗癌药品费用。可见,任务很明显,措施很得当,关键在于如何尽快落实这些惠民措施。
笔者注意到,为落实进口抗癌药新政策,天津方面积极搭建绿色通道,推动政策红利快速落地。自5月1日以来,天津海关共进口了6批次货值近一个亿的进口抗癌药,累计减征关税3800多万元,减征增值税1300多万元。这些措施值得肯定,但减税之后的抗癌药是否降价,还值得关注。
进口抗癌药无论是集中谈价、采购,还是医保准入谈判;不管是海关通关,还是药品分发各地,都需要“绿色通道”,都需要高效率办事。因为只有让癌症患者早日用上降价抗癌药,才能让纸上政策变成老百姓的实惠。鉴于进口抗癌药关乎患者生命健康,政策落实部门要有紧迫意识。
目前已经减税的部分进口抗癌药,是否第一时间让患者用上?减税之后抗癌药是否降价到位,医药流通环节有没有侵占患者福利?这些问题也值得关注。总之,进口抗癌药是一种“救命药”,其降税带来的降价,既不能让基层相关机构和部门等待太久,也不能让患者和家属等待太久。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