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18年05月24日 14:45   来源:人民网   李德林

  “生态环境质量正在迈向总体改善进程的一个关键节点”“美丽中国就一定能如期建成”“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从相关部门到环保企业,从公益人士到普通群众,每个人都从讲话中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念与力量。

  换个角度看,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生态保护的广泛关注,恰恰说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在不断增长,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基本诉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40年前人们要“温饱”,现在更注重“环保”;40年前人们在意“生存”,现在更追求“生活”和“生态”。可以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执政使命所在,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从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让环保法长出牙齿,从加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到开展PM2.5整治工作,一系列掷地有声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的提升前所未有。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重污染天气、垃圾围城、农村环境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对此,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动员各方力量,通过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既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树立生态建设的公信力。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从另一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就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要形成施之长远的长效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靠制度和法治,解决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等问题,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往深层看,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模式息息相关,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共同课题;向往天蓝、地绿、水净,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只要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就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