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区域开发应从四个视角展开

2018年05月04日 07:45   来源:北京日报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草原牧区和农耕地区的重要分界线,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农耕民族文化长期融汇的主要节点,距离北京180公里,有京畿门户和首都北大门之称。北京和张家口山水相接,文脉相连,人缘相亲。实现张家口绿色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客观需要。

  贯穿张家口广袤土地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就是草原天路。通过这一绵延数百公里的草原天路,张家口的所有文化元素和历史禀赋,都会像珍珠一样被贯穿起来。近年来,张家口市政府和学术界围绕草原天路的开发和管理,已经进行了比较丰富的宝贵的探索。这一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总体逻辑,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思路,才能实现区域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草原天路开发利用的成败。我认为,草原天路总体开发的深层逻辑和顶层设计,应该从以下四个视角展开:

  一是生态视角,即在全方位综合评估草原天路沿线各地区的生态优势和挑战的基础上,对沿线各地的生态特点、生态保护难点、生态保护的多元价值以及生态保护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二是产业视角,即把草原天路沿线各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视为一个闭环的产业链条,在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餐饮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等各个产业之间构建一个全产业链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而不是单一的产业突进;

  三是发展视角,即不仅把生态发展和产业发展视为草原天路开发的目标,而且更把草原天路沿线地区居民尤其是农民的全方位发展作为一个更为长远和根本的目标,把“人的发展”置于草原天路开发的核心地位,各项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的依归,因此在草原天路开发中有机地加入反贫困、农民组织化、农村文化提升、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与农民发展相关的元素,使沿线人民尤其是农民能够分享草原天路开发的红利,能够在开发中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的提升,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进而促进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四是文化视角,即在草原天路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挖掘沿线历史悠久的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将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交汇发展所形成的文化遗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融汇进生态保护、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所有产业的发展与设计之中,通过各种形式展现草原天路沿线的丰富多元文化,使文化和产业相互促进,最终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活保护”,得到更为深远的传播,并渗透到天路开发的各个环节。

  遵循这个“生态—产业—发展—文化”四位一体的区域开发总体逻辑和顶层设计思路,草原天路的综合利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成效。其中生态保护是草原天路开发的底线和基础,产业重塑是草原天路开发的途径和抓手,人的发展是草原天路开发的最终依归与落脚点,而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则是草原天路开发的一条生命线。

  相信随着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草原天路开发必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探索,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复兴。

  (王曙光,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整理/韩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