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乡土味。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以全域旅游为方向,打好乡土牌,下好一盘棋。(4月22日《人民日报》)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吸引了25亿人次,全国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
显然,乡村旅游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乡村旅游给了人们生态、休闲、文化的惬意生活体验,乡村旅游发展更是积极发挥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然而,很多地方只顾把乡村旅游现代商业化,追求“经济建设至上”,不愿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和乡土气息在乡村旅游中融入和展示,乡土味弱化、淡化、虚化,导致了“千村一面”,缺少了乡村旅游浓浓的“乡愁”,更缺失乡村旅游的温度和味道,磨灭乡村旅游活力,透支乡村旅游生命力。
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光靠经济高度发展是不够的。抓好乡村旅游不能让乡土味“靠边站”,要留住乡土味、留住“乡愁”、留住乡村人文精神,从多个方面着力。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建立旅游、文化、农业、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乡村旅游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加强本土群众利益联结和参与建设,搭建交流互访和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体系。其次要挖掘和培养本土乡贤人才。充分挖掘懂乡村的乡土人才,积极培养爱乡村的乡土人才,由本土乡贤人才因地制宜发挥本土的乡村人文精神,释放乡村旅游乡村味的活力。然后要引导和宣传正面乡土文化。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文化,在人文精神、乡村温度上下功夫,正面引导和宣传乡村文化,打造富有乡村气息的乡村旅游名片。
别歪了乡村旅游发展,让乡土味“靠边站”。为乡村留住乡土味,把乡村旅游融入到乡土文化,乡土气息内嵌到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内核性乡村人文精神和外在性乡村面貌同步发展。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