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比环境污染更可怕的是“假装治污”

2018年04月24日 07:27   来源:光明网   陈广江

  2017年11月,浙江省温岭市一座垃圾山长期困扰附近居民,群众举报后,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此进行督查,当地政府承诺11月底完成垃圾清运。12月,记者发现这里依旧垃圾成山,当地政府再次承诺今年1月底前完成清运。然而,记者近日回访发现,号称已清运完毕的垃圾不少被填埋到了地下,造成了二次污染。

  两次向督察组承诺清运垃圾山,并高调宣称对清运工作很重视,整个过程监管也很严格。但结果两次食言,将垃圾山填埋地下了之,地下三四米的深处依然可见大量轮胎、鞋料、塑料、酒瓶等。更尴尬的一点是,面对手握线索的记者,当地负责的街道副主任梁某表示,不存在居民反映的情况,有少许垃圾在清运中被埋到地下,也已经清运干净了。“这个绝对没有”“可能压在下面了”“地下垃圾应该是没有了”,镇定自若,谎话连篇。

  纸里包不住火,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圆谎。如果说,恶臭扑鼻的垃圾污染的是环境,那么“假装治污”所污染的,则是政府公信力。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着实不易,而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也是难上加难。

  最近,央视等媒体密集曝光了一些地方污染防治方面的种种乱象,山西省洪洞县三维集团违法排污问题、江苏省灌云县化工企业违法排污问题、陕西省黄陵煤化工公司污染问题、河南省内黄县陶瓷园区污染问题等,无不触目惊心。“史上最严环保法”已实施三年多,一些地方的污染依旧如此肆无忌惮,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梳理这些污染案件不难发现一些相同点:污染问题存在已久,当地群众屡次举报,相关部门视而不见,甚至出现了一边治理一边污染、越治理越污染的怪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假装治污”现象并非个案,一些地方所谓的“铁腕治污”“向污染宣战”等,更多的不过是一种口号和姿态。督察组来了就装装样子,督察组一走依旧我行我素。

  把垃圾山填埋地下,这种造假伎俩实在不高明。但客观讲,这种造假不是相关部门和企业胆子太大、存在侥幸心理所能解释的,而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扭曲政绩观下长期漠视环保、习惯成自然的恶果。此外,造假动力大于造假成本、污染背后存在“保护伞”等,也是“假装治污”花样层出的重要原因。大力治污必须摆正地方政绩观,撤掉“保护伞”,否则法律法规就会丢掉“牙齿”。

  环保不是说说而已之事,早在去年8月,第三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就对多地在污染治理上的弄虚作假行为提出了点名批评。据最新报道,当地市政府有关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着手调查,并表示立即落实整改,将埋在地下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及时向媒体通报。希望这次,能真正做到对相关责任人员开刀,更重要的,真的完成垃圾清运工作。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谁污染谁买单”倒逼环保责任    2017年12月19日
  • ·谁污染谁买单 破解“公地悲剧”    2017年12月19日
  • ·岂容谣传污染抗灾氛围    2017年07月1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