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第一次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全面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禁止“洋垃圾”入境这项工作。
“洋垃圾”携带的病毒、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直接感染从业人员,其加工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会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广东贵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个从1995年就开始处理进口电子废物的小镇,当地空气中常年飘着令人窒息的有毒有害气体,河中更是鱼虾绝迹,饮用水只能依靠外来供应。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为的是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可以说,目前中国垃圾回收处理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局,不仅自身每年要产生大量垃圾,而且还要遭受国外“洋垃圾”的侵入,尤其是随着对外交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来自海外的“洋垃圾”数量以每年5%至10%的速度迅速增加。仅以电子垃圾为例,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众所周知,电子垃圾的材料里,大多含有铅、汞、锡、镉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极大。
中国不能成为“洋垃圾”的集散场,要向漂洋过海的“洋垃圾”说“不”,把“洋垃圾”阻击在国门之外。作为一个正在飞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要防止堕变成“世界垃圾厂”。去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此番为全面落实方案,又列出了“时间表”,让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更加“硬气”。
中国发出“洋垃圾”禁令后,不少利益被触动的国家就“跳了起来”,但禁止“洋垃圾”入境,是中国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必由之路,谁也阻止不了。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推出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就充分确认了各个国家有权禁止外国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本国领土,我们拥有这个权利,不容“洋垃圾”输出国说三道四。况且,各个国家都有义务减量和处理各自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并且在越境转移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输入国的环境、公众健康不受到影响和损害。
国家顶住各种压力,从顶层设计上为阻击“洋垃圾”非法入境筑牢了制度防线。检验检疫和海关等相关部门也要“发威”,把紧“国门”,睁大“火眼金睛”,从严整治“洋垃圾”走私,斩断“洋垃圾”交易利益链,让国人早日摆脱“洋垃圾”之害。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