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洋垃圾”说不,更要加快垃圾分类

2018年01月15日 09:44   来源:红网   梦离柯

  西班牙媒体称,自从中国今年1月1日开始禁止进口部分废料之后,西班牙等国已经感受到中国新法律的影响。西班牙企业不得不寻找废弃塑料等废料的新去处或新用途,而回收量也会相应减少。(1月14日《经济日报》)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今年伊始,这一政令正式生效。新西兰表示压力好大,西班牙头疼不已,甚至连英国伦敦的星巴克也因此涨价。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欧美国家干净、舒适的环境,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东南亚等国接纳了他们不小比例的垃圾。据报道,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垃圾进口国,每年大约进口超过4000万吨“洋垃圾”,年进口量占全球年产生量的56%。而这种现象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

  不可否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洋垃圾”被循环处理后,确实可以“变废为宝”,可以作为原料,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洋垃圾”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洋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对从事垃圾分拣的从业人员的身体有很大影响,而且分拣后的残余垃圾严重污染环境。

  认识到“洋垃圾”的危害,勇敢地对“洋垃圾”说不,这不仅源于公众形成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共识,更体现了中央实施“蓝天保卫战”和《新环保法》的坚定决心。

  然而,“洋垃圾”可以一禁了之,如何处理我国国内产生的“土垃圾”,是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每天,我国都产生天量的垃圾,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8850.5万吨,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所用卡车长度能绕赤道12圈。这还不包括小城市、农村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不包括建筑、尾矿、废渣等其他类型的垃圾。其实只要处理得当,有80%的垃圾也能“变废为宝”,关键在于实现分类。

  垃圾分类,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18年前,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被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应该说,18年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比如很多城市的街头,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已经非常齐全,标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随处可见。但遗憾的是,这些垃圾桶很多时候并没有物尽其用,有的居民从源头就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而是把所有的垃圾装进同一个塑料袋里,随手扔进垃圾桶。有些城市的垃圾清运人员,将原本已经分类好的垃圾一股脑儿全部装上垃圾清运车,使得居民的垃圾分类努力白费,也严重挫伤了居民的积极性。18年来,街头那清一色标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就像很多年前流行的那首歌——《涛声依旧》,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如今,垃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垃圾围城”扩大到“垃圾围村”,“乡愁”变成“乡臭”,为了减少垃圾的产生,我们不仅要禁止“洋垃圾”入境,而且也要加快垃圾分类的步伐。虽然已经有一些地方把垃圾分类摆到当地政府的桌面上,但放眼全国,垃圾分类还是没有被摆到同一盘棋里。有关方面要加紧制定有效措施,不能让垃圾分类依然只是挂在嘴边,推而不行。

  如果说“洋垃圾”是外伤,那么“土垃圾”绝对就是内伤,外伤好治,内伤难疗,只有刮骨疗毒,才能彻底治好我们已经伤痕累累的生态环境,实现真正的“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