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了医生在诊疗时被患者拍照、录音的现象。记者探访了武汉市4家公立医院,受访的20位医生中,有15人表示曾被患者拍照或录音过。
医生表示很无奈,舆论也发声希望患方少做这种有损医患互信的事,似乎把患方录拍医生的行为当成“挑事儿”了。可是,患者因身体不适而就医是真的,这种时候谁会故意与医生为难呢?就算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专门为录拍医生而装病来的,大约也是极少数。
凡是真患者,无不希望医生真诚以待。举着摄像头给医生施压,当然不是什么友好举动,所以打从一开始,患者已经让自己处于劣势了,除非偷拍且不被发现。再说,假如患方出于某种目的公开视频和录音,那么被曝光的将不仅是医生的信息,患者的隐私同样也暴露了。可见,录拍医生这件事,无论是否损人,至少自己是没得多少利的,那患方为何还要这么做呢?如果不是录拍成癖,更多还是为了自我保护吧。
如果一个真患者,宁可一上来就处于劣势,也要用摄像头给自己加一层“保护”,说明他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不高,至少存在一些误解。这误解可能来自他的经历,也可能是受他人言论影响产生的,这时,医生的态度将决定这些误解何去何从——是温柔以待,让患者放下心防,为先前的不信任、不友好感到过意不去;或是扮演“冷漠.JPG”,加深患者的误解和敌意,决定从此把摄像头纳入就医的标配。
根据社交心理学原理,如果甲对乙有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在接触过程中,发现乙的表现出乎自己的预料,从而对乙产生颠覆性的好印象,这种经过反转然后产生的好印象往往比第一印象更加深刻。所以当患方录拍医生时,也是医生用行动重塑患者信任、消除患者误解的好机会。毕竟镜头能拍到的不止阴暗面,还有暖心事儿。
由于专业壁垒,患方有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医生的诊疗方式,因此产生误会甚至想要“闹大”的情况偶有发生,为保护医患双方,有条件的医院不妨考虑对诊疗的公共区域进行摄像头覆盖,确保正常运行:医生习惯了,面对患方镜头时就少了一些心理负担;也能提高患方的信任,或许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速之拍客,渐渐重建医患互信。
现实是,“拍客”的增长速度显然超过了人们提升尊重他人隐私意识的速度,何况多数情况并不违法,所以患方录拍医生的现象是难以禁绝的。很多面向公众的职业,包括医护人员、教师、窗口服务人员等,可能都需要学会适应这个“人人带着摄像机”的时代,至少不必“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对方。当被录拍、被提防的一方有风度地回以友善,用事实证明是非,这比“己方”说的多少漂亮话都管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