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不少网民认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要以更大的决心、更科学的决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推动战略落地生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有网民称,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也是战略任务。要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网民“隔山打鸟”认为,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全面、系统地考虑乡村资源要素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以及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等情况,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为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他还表示,要打破城乡功能区域分割形态,把乡村振兴战略与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脱贫、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和农民增收等相结合,从而真正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给亿万农民带来利益和福祉。
强化制度性供给
有网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网民“林铉”认为,农村一直是中国发展的薄弱环节,应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
网民“孙华臣”认为,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乡村振兴、消除城乡差别,应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乘数效应”,聚焦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有效供给、均衡供给和中高端供给,降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还有网民提出,充分发挥农村制度改革的红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要通过农村制度创新,释放农村发展的活力,让城乡要素实现优势互补、互动融合发展。要加大乡村治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村人才培养制度、农村消费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一方面,通过土地这一关键性的制度改革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盘活土地资本,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基层党建、村委会自治、协商民主等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乡村人气更旺
网民“陆希希”认为,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特别是年轻人。好风凭借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鼓励更多优秀的青年俊杰下沉基层,在乡村开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空间,在这片热土上开启奋斗征程,实现人生理想,焕发人生光彩。
网民“陶希东”提出,各级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与举措,应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紧扣培育乡村人力资本、提高人力素质、吸引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议题,让乡村成为新时代聚集人、吸引人的新型人类居所。为此,首先要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投资力度,保障乡村居民的健康;大力投资各类教育,提升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待遇和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增强农村人口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和返乡创业者提高工作技能。
网民“朱隽”称,总体看,我国仍处于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中的阶段,农村人口外流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改变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乡村人气更旺,要有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比如,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落实好相关政策,让愿意走出乡村、进入城市的人进得放心;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改善乡村创业创新环境,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让愿意在农村干事的人更有信心。
(经济参考报记者 陈伟 整理)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