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海淘” 莫忽略电商造假时弊

2018年02月09日 07:4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张敬伟

  保护知识产权,脱掉山寨文化的马甲,是电商平台、网商、消费者和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否则,电商平台的繁荣只会是幻梦一场

  电商时代,网购和“海淘”已经成为主流购物方式,也是大数据平台支撑下互联网经济新动能。

  中国电商和消费者共同演绎的网购消费大戏,成为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

  但是,传奇并非都美好。线下购物有假冒伪劣商品,线上“海淘”也难逃仿冒山寨商品的侵扰。

  据中消协刚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价格、质量、售后服务调查体验报告》显示,“海淘”商品涉嫌仿冒较多。据了解,中消协调查体验人员实际购买了“海淘”商品93个样品,涉及37个品牌。在按规定程序对19个品牌53个样品作出的鉴定结论中,其中37个样品为正品,16个样品涉嫌仿冒,涉及京东、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卖仿冒山寨商品,不是孤立事件,谁的流量多、平台影响力大,出现此类商品的比例也较高。线上数据大流量的数据之美、双11狂欢节的交易额之大,以及各大电商平台市场营销之乱,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一场极具创富传奇色彩的市场正剧。加之网购行为已经变成许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方式,曾经饱受线下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之苦和山寨文化困扰的人们,反而对网购时代的仿冒商品和山寨行为容易脱敏了。

  中消协对电商平台消费仿冒商品的体验式调查,给热衷于“海淘”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既不要因为追捧新兴消费模式而忽略了电商平台的时弊;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电商平台出了问题而予以全盘否定。无论是曾经的线下商业模式,还是时兴的线上电商销售,市场两端的购销行为都需符合法治原则和市场规则。

  线上销售,多了电商平台这个中间环节,而这正是促成网购行为的关键一环;电商平台也凭借网购流量获取商业利益。因此,对于相关在线商户,平台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对于网售商品的质量,平台更要承担关联责任。

  因为市场充满逐利因素,加之一些网商的贪婪本性作祟,电商平台上自然会有仿冒山寨商品出现。但是,负责任的电商平台,会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和监控方式,将制假售假者清除出电商平台,让平台环境变得更好。

  电商平台虽然对网购出现仿冒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非无限责任。包括整个互联网空间,完善的立法规则,有序的法治环境,常态的多部门监管,都不能缺位。因此,解决网购和“海淘”假冒伪劣难题,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对不法网商的综合治理。

  需要指出,线上网商处于虚拟空间,若无更刚性的他律手段和更有效的自律方式,很难让其守规矩。因此,对于销售仿冒品的网商不仅要依法严惩,还要让社会征信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简言之,当其网上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商业利润时,网商们自然就不敢去售卖仿冒品和山寨货了。

  保护知识产权,脱掉山寨文化的马甲,是电商平台、网商、消费者和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否则,电商平台的繁荣只会是幻梦一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