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实说·大家谈】重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

2018年01月22日 0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新年伊始,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就精准脱贫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并进行了相应的工作安排。例如,辽宁省提出,2018年要在上年完成25.3万贫困人口脱贫、566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摘帽”的基础上,聚焦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完成15万贫困人口脱贫、50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县“摘帽”的任务。

  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提出,2018年将对269个深度贫困村自然村公路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力争2018年年底实现“村村通”,助力江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贵州省提出,到2020年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等十大生态扶贫工程,助推该省30万以上贫困户、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各地围绕精准脱贫进行周密安排,有利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省份在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使其自己能造血、会长肉。

  例如,陕西省通过特设公益岗位,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有了相对固定的岗位,贫困劳动力就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脱贫也就更有保障了。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省份正在开展区域间的劳务协作,由贫困地区和东部城市的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倡导企业接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以稳定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

  当然,这也对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建省自2016年起筹措资金,支持23个省级扶贫重点县教育发展,不仅帮助贫困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更帮助其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帮助贫困地区提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新面貌,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局面也已经形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准脱贫的主要任务也应该由“打赢”向“打好”转变。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完成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的环境条件,更要推动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提升其劳动技能,使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提升脱贫质量。

  因此,在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只有如此,才能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减少返贫的数量,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作者:林子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