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一道存在了36年的标志性界线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无疑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笔。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相对于深圳与香港交界的“一线”,俗称“二线”,其设立存废,见证着改革开放历程的风起云涌。1979年春,南海边划的一个圈,拉开了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序幕。1982年,为方便管理和应对种种顾虑,全长84.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应运而生。它将深圳一分为二,以便在特区之内实行税收优惠等特殊政策,目的是“杀出一条血路”“小块先行突围”。“二线关”的设立,既为大胆闯、大胆试提供了有利环境,又将探索中万一出现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改革开放的雄浑乐章,正是从一域的辉煌变奏开始。深圳特区的设立,犹如打开了一扇门,带来了新鲜空气和无穷机遇,一座不起眼的边陲小渔村迅速繁荣起来,成为当时许多人心目中的“淘金沃土”。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如同生动的改革教科书,把一个解开思想束缚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四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单点试水、多点发力到遍地开花,渐进式的改革历程逐渐推进,广度与深度与日俱增,成就了中国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革。特区内外已不再迥然相异,形式上的分界线慢慢不再是政策、贫富、效率等的明显分野。到2015年6月,16个检查站全部拆除,“二线”在事实上已成为历史。
而比行政上地域界线更早消失的,是人们心理上的界线。四十年丰硕的改革成果,让国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打心底里信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今天,改革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成为社会发展不变的主题词。对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陌生感、神秘感少了,“这些改革红利,与你有关”的关注和期待多了。对改革的强烈认同,包含着对发展道路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满满憧憬。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特区之“特”渐渐消失,“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已经成为一种清晰的社会共识。
四十而不惑,不惑则心定。如果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看作一个“历史单元”,便会更容易看清过程之中的探索,看清已走过的路。有政治学者认为,政治发展具有两种形态,“在路口”是道路的选择时期,“在路上”则是道路选定后的实践与发展阶段。沿着一条自己探索出的道路,我们已行进至全新的历史方位,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一次永不停歇的远征,每一段路途都面临不同的风景与挑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改革定力、历史经验、实践方略等都进入了新境界,改革课题的深度与难度也不同往日。当年的特区虽然早已不“特”,但站在更高起点系统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仍然呼唤当年那“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以及冲破体制藩篱、“打破铁饭碗”的创新勇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久前,在有着“改革试管”之称的深圳蛇口,首家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博物馆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初期那段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那千千万万筚路蓝缕艰难开拓的创业者,已成为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今天,新一轮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以改革的精神、靠改革的勇气、用改革的方法乘势而上,把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变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现实,让新征程的画卷更加蔚为大观,方能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不负一个风光正好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