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放共赢,世界经济烙上“中国印”

2018年01月18日 12:15   来源:南方网   杨飞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在回顾2017年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时,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如此定义:“我们应当铭记,2017年始于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在他看来,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让世界对中国在全球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充满兴趣。(1月17日《人民日报》)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一直都是包容性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一年来,“中国方案”完善全球治理、“中国行动”促进世界发展、“中国红利”惠及世界人民,开放的中国带给了世界更多机遇。

  “中国方案”完善全球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推动着全球经济在2017年稳步复苏。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正是实现持续增长和平衡发展的一剂“良方”。

  “中国行动”联动世界发展。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这一年,“中国行动”助力“一带一路”深度推进,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哈萨克斯坦“光明道路”党主席佩鲁阿舍夫就表示,与中国的合作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发展新机遇。

  “中国红利”惠及世界人民。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对于此,柬埔寨内阁办公厅副国务秘书康富认为,“柬埔寨从中国的开放包容发展中受益良多。”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也指出,2005年至2016年间,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基建项目近百个,总额超过550亿美元,为弥补拉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

  开放的中国带给了世界更多机遇,亚投行运营两年交出的成绩单更是最好的例证。随着库克群岛、瓦努阿图、白俄罗斯和厄瓜多尔加入,亚投行成员数已经由成立之初的57个增至84个。就在2017年,凭借着“高颜值”和“高品质”,亚投行还获得了国际最权威的三大评级机构的3A评级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零风险权重认定。可以说,亚投行推动全球共享发展红利的初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所认可。

  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继续发展也需要世界。习近平主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向世界传递了重要信息,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正能量。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习近平主席演讲的主要观点迅速传遍世界,并被视为对经济全球化的标准界定,将之称为新的全球共识也毫不为过”。联合国《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趋强,东亚和南亚仍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中国2017年对全球的经济贡献约占三分之一。可以肯定,不断发展的中国,将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作者杨飞系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