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切实拓宽人才发展空间

2017年11月28日 07: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均位列第一。荣誉得之不易,重奖也不含糊。人社部对选手和专家组给予了重奖,北京市则提出,对前3名获奖选手毕业后进入学校的,可破格评为副高级职称;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可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同时,获奖选手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练就业时还可引进落户。

  这几年,伴随新一轮制造业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不断推广和运用,企业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为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20%;高技能人才总量约为450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7.3%。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制造业强国,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比例高达75%以上,为其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不仅如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呼唤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一大挑战。当前各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涌动,不少地方乘势而上,在鼓励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河南省提出将培育7万多名新型职业农民,中央财政培育补助资金和省财政配套资金共投入1亿多元;贵州省今年计划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2.4万人。

  充分挖掘和释放“人才红利”,除了各类重奖和荣誉激励,还要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天花板”。唯有继续通过改革创造更好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的制度条件,千方百计拓宽人才成长与发展空间,才能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孙昌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