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山西省代表团认真讨论十九大报告,代表们踊跃发言。续烨代表(左一)说:“识才用才聚才,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李景录摄
随着我国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全球人才的流向也在悄然发生改变。10年前,我国每送出3人留学,只能迎回来1个人。现在,我国已越来越接近人才“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
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归潮,折射出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我国国家建设日新月异,人民幸福,社会稳定,这些都极大地吸引了留学人员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人员,也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
“海归潮”的出现,离不开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引才力度。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到中央颁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到各地各部门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向用人主体和人才放权让利。各地突出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全面推进招才引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有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干事立业的环境不断改善,海归人才有更大信心和动力投身到创新创业中来。
改革呼唤人才,人才支撑改革。大国角逐,比的就是高端人才。眼下,无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因此,要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管人才工作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做好引领、服务工作,大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清除阻碍人才发展和发挥的各种“绊脚石”,构筑充满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才能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才能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进而让各类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韩秉志)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