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一位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流动书架”的出发点显然值得肯定。“流动书架”让城市多了一缕“书香”,这于一个文明的城市,其实也是不可或缺。浓厚的书卷气息,本来就是文明的应有之义。一个没有书香的城市,不仅不可能是一个文明的城市,甚至还不可避免地恶习丛生。失去文化和知识的支撑,城市的发展也难以为继。
也因此,“流动书架”应真正让市民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而现在的“流动书架”,不免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比如,视频中提出某趟公交从首站坐到末站大约只要30分钟。对此,有网友提出,在公交车上这么短的时间里怎么可能读完一本名著。实际上,放些报纸杂志,可能更实用。
其实,并非只有名著才“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流动书架”放置名著,难免有装点门面之嫌。而且,放置名著,不仅不实用,也加大了“丢失”的概率。消息显示,“流动书架”前期投入的1500余册图书中,80%是经典名著,“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显然,尽管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爱书之人大凡也有一定的品位,但如“窃书不能算偷”的孔乙己,于当今也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名著往往是大部头,价格高昂,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丢失的情况。
所以,真正要改变流动书架频繁丢书的局面,还得考虑实际的情况,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消息中显示,“主办方曾补充过500册图书,今后也会视情况再继续补充”,但如果不改变策略,只靠补充,补得过来吗?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