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景区里的“一元午餐”难以复制

2017年10月10日 09: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蒋璟璟

  10月5日,河南洛阳某景区推出“一元无人售卖午餐”,吸引上千名游客排队就餐。当天中午该活动一共收入1167元,超过实际售出午餐数量。景区负责人表示,“一元午餐”只是一个概念,“1元肯定是不够成本的,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方便。”当日,景区工作人员在景区广场支起4口大锅,现场赶制当地特色小吃糊涂面,除此之外,一元午餐还包括荷包蛋和馒头。景区还为买饭的游客提供了一次性餐具。(北京青年报)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评判,此举都堪称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从中,游客固然得到了实惠,景区也顺势赚到了声名。再加之新闻曝出之后,舆论的一片点赞力挺之声,更是大大缓冲了“黄金周假期”所引发的习惯性吐槽。

  过往,每逢黄金周假期,景区的各式“天价食物”都照例会成为公众热议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景区餐饮的高定价,的确有其自身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旅游经济的惯用模式下,景区企业化运营、经营权买断承包等等操作策略,使得接盘者整体成本高企,压力层层下移之下,最直观的后果就是终端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基于此,“景区当然没有便宜的午餐”。

  有鉴于游客的周期性和集中性,景区内的消费场景,势必会处于一个阶段性的“卖方市场”。这一前提下,景区经营者的第一选择自然是“赚快钱”。而“一元午餐”的出现,却相当于是完全放弃了餐饮消费这一巨大的利益,此举不仅是高觉悟的“主动让利”那么简单,客观上实则还起到了“断人财路”的效果,由此所招致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事实上解释了,为何一片叫好之声的“一元午餐”活动,仅仅只在10月5日进行了一次而已。

  短短一日的景区“一元午餐”,意外获得了网友的强烈回响。可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福利活动”对于其他景区的经营毫无启发性可言,也不具备任何被广泛复制的可能性。当景区“完全市场化”变成了一种默认的选项,自上而下的所有环节都无一不以“利益最大化”为诉求。这场停不下来的攫利游戏中,景区本应具备的人情底蕴和人文情怀,不得不让位于商业化的买卖关系和经营需要。景区里的“一元午餐”,更像是这种紧张市场结构下的一时闪念罢了。

  旅游就是各种消费的集合,门票消费、住宿消费、餐饮消费、娱乐消费种种。对“一元午餐”式的非常态事物陈意甚高,丝毫无助于游客正视现实并形成理性的预期。终究,与其寄望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福利”,不如正视那些由来已久的“生活常态”来得实在。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