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假盛况看到中国的发展

2017年10月10日 09:14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一个数亿人出游、返乡的国庆中秋“黄金周”画上了句号,其间有人喊“挤”,有人叹“堵”,然后有学者在媒体上呼吁取消长假,又有人要求增加长假供给。这种拉锯式争议已经持续多年,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取消长假还是增加供给,都不太可能改变中国节假日期间景区挤和路上堵的状况。

  景区挤与路上堵,与政府安排的长假多少并无多大关系。中国是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超大型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各种公私交通工具拓展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即使没有长假,城市照样挤,高速公路照样堵,景区照样人山人海。挤和堵是客观现实,注定是一种常态,人们的主观意愿很难改变这一点,政府“有形的手”也未必能够实质性的解决它。

  长假实际上是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的好视角,我们可以感受“中国力量”,看到深刻的中国社会变迁、甚至国际格局之变。8天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而出境游客数据将超过600万人次,到达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1155个境外城市。中国长假不仅堵了国内的路,而且让全世界喊“挤”。挤和堵,无非是旅游消费在中国大众化,惠及普通大众,大家都有闲暇、有钱、有兴致寄情山水,享受生活。

  想通过某种公共政策及其调整,消除挤和堵,把中国恢复到过去某种“清静”状态,这很可能是过于一厢情愿。将唯一一个“黄金周”一笔勾销,国人不会答应。增加“黄金周”,除非增加法定节假日,否则也是“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的区别。13亿中国人中总有人要休闲、返乡、出游,他们有需求,也有支付能力。人人都想出游,又想享受从前的从容、清静,这其实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悖论。

  虽然很多人喊挤怨堵,但背后还是有秩序在,这种秩序非常稳定而且可靠。挤是因为人多,堵是因为车多,客观上也是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惊人增长。但景区虽挤毕竟有序,道路虽堵毕竟可以安全到家,这得益于交通、秩序等等都得到很好的维护与保障。能够在长假结束之时平安归来,也不能不说这也是我们社会有效组织、协调与运行的结果。

  这不是说,我们节假日的各种安排已臻最优,没有改进的空间。完善节假日、休假制度,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优化人们节假日休闲、旅游消费的体验,这是国人的普遍呼声。在这方面,有关部门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准确把握民意,好好下一番功夫。

  我们可以苛责挤和堵,但我们没有悲观的理由,相反我们应当更多地看到“中国力量”“中国秩序”。与其取消长假或者采取高速公路长假收费的办法,还不如把休闲、旅游市场做得更好,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个长假出游的人其实是“痛并快乐着”。人口众多,但人人都可以时不时出游一场,对生活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