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新兴产业合作,对于推动中国吸纳国际优势竞争要素、开拓多样化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空间布局上分为东亚段、中亚段、西亚段、中东欧段和西欧段。其中,包括拥有优质廉价生产原料的中亚各国,亦包含拥有广阔市场的南亚和东南亚,更包括消费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中西欧国家。中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一旦跨过相关门槛、壁垒后,就很容易形成庞大产能优势。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努力打破国际既得利益集团对中国高端产业的封杀。“一带一路”是中国完善全球贸易格局的有益尝试。它以历史维度的时间观和地缘经济的空间观为依托,以中国为核心打造横跨亚欧大陆的资源整合平台,开展紧密的经济合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面对个别国家和势力的搅局乃至封杀,我们有必要以国资引领的新兴产业“走出去”为突破点、发力点,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和发展空间。
着力构建大空间资源整合新体系。信息化时代下,产业竞争实质上是系统集成的竞争。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兼顾沿线各经济体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转型实际需要,我们可以用创新驱动发展、用创新连接合作网络。一方面,打通亚欧非三大洲竞争力要素流动的渠道,形成一个规模空前的巨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多点开花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国外经济端口的对接,使原先的点状本位型发展模式得到改观。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利用龙头优势,将长江经济带沿线及长三角区域具备一定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实际需求对接,发挥传统产业价值链转移效应和生产要素重组效应。
积极实现沿线地区间硬件和软件层面的互联互通。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充分保障生产要素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自由流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体现了互联互通的精神,需要从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分别采取有力措施。在硬件层面,通过高速铁路(公路)网、内陆水运网、海上运输网、航空运输网、基建等,实现交通、能源、通信等端口的通适性改进。软件层面上,通过贸易自由化、竞争公平化、投资透明化、文化一体化等框架协议,减少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融通障碍和成本消耗。
在这个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有意识地找寻真正拥有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重点支持轻资产投入、能够创造良好现金流、商业模式优秀的企业,以助力相关市场主体的产业扩张和上下游延伸。同时,引导低端要素驱动向高端要素驱动过渡,根据竞争力要素禀赋差异,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的再筛选和再规划,为上海乃至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扬帆出海”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不小风险。例如,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相对短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技术存在不确定性,标准也一直没有得以统一。由此,有必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完善自我、抓住机遇,逐步成为“一带一路”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引领者。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