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男女混宿”没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2017年08月25日 09:17   来源:红网   宋潇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宣告实行多年的男女混宿制度即将废除,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该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2%的投票者认为“男女混住,阴阳协调,乃是好事。”有同学对此表示不舍,也有同学认为,“混住洗澡、换衣服不方便”,取消是好事。(8月24日《新京报》)

  单从字面意义来看,“男女混宿”就足够引起臆想和揣测,以至于许多人在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个混宿法的前提下,就对取消混宿给予了否定态度,认为这是在剥夺大学生们的“福利”,会让大学变得阴阳失调、大学生们变得不善交际等等。很明显,这些看法纯属多虑了,因为男女混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邪恶,而取消这种模式,也仅仅只是高校内部的管理调整,和大学开不开放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

  和以往发生在高校的一些事件类似,争论过程中,意见最多、吵的最热闹的,往往都是外界的一些“吃瓜群众”。纵观他们的看法,有的认为“这不利于男女交往”,有的则担心“混宿会引发一些少儿不宜的事情”,还有些“直男癌”患者觉得“取消混宿好,省得男生无心学习”。

  对此,我想说的是,以上看法通通都属于外界的“意淫”,因为,没有住过“鸳鸯楼”,没有真正了解过“男女混宿”,你们的发言,很容易就暴露出你们自身的思想,是有多么复杂和不干净。

  也许造成这种情况的,是社会上存在的对大学生的某些固有偏见,但是,偏见的传播,必然会导致一些事实与社会脱节。比如,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为什么在那些实行“男女混宿”的高校中,猥亵、偷窥和一些少儿不宜的事情不是频频发生,反而是在社会当中的公交车、地铁上,这些丑陋行为比比皆是?这能说明什么?其实就是外界把高校想得太污浊了,自己思想污浊,就把别人也想得污秽不堪,真正上不了台面的,是整天想入非非的你。

  或许还有人会讲,“有些行为只是你没看到罢了,不代表就没发生”。按照这层逻辑,是否就说明只要凭借臆测,就能推断一所高校或者大学生群体就该是什么样子?仅凭一些个例,就能以偏概全?其实不然,拥有这样看法的人,无外乎也是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旁观者,他们自以为自己旁观者清,自以为凭借零星的所见所闻,就能看透大学生群体,就能把“男女混宿”描摹得生动形象,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他们肮脏思想的反映。

  至此,有的人还乐此不疲,把偏见当作意见,前赴后继地对一个自己不熟悉,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的领域,发表高谈阔论。就像一些评论人士围绕此事所阐述的意见一样,有些根本就属于偷换概念,即把男女混宿当作男女共住一个寝室,将其当作释放自己浑浊思想的地方。可事实却是,男女混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因为国内推行混宿制度的高校,绝不只是南方医科大学这一所,比如西安交大医学院,早在其前身西安医科大学时期,就实行过混宿管理。

  而我所在的高校中,也有一栋这样的“鸳鸯楼”,但是却并没有出现网友们所说的那些问题。原因就在于,对于亲历这种模式的学生来说,更愿意相信男女混宿其实是一件好事。很多人只看到男女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们其实可以互帮互助,并且,由于异性的存在,大家也都会更加注重在宿舍的行为举止以及卫生环境,不会像一些网友和家长担心的那样,出现什么“越轨”的行为。可以说,正是男女混宿制度,带给了大学生一种更加贴近社会的交流和沟通模式,而他们也能在这种无声制度的约束下,保持有声的坚守,对于这样的制度,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男女混宿也确实存在某些问题,但一个可供选择的路径是,只要高校能够建立更为谨慎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利用住宿资源,就没必要取消它。因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倒不是一些学生“心思不正”,而是高校的管理效率能否更进一层,能否跟上学生日新月异的观念。

  “男女混宿”本来就无伤大雅,与其取消它,还不如重新认知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如果真的要实行男女混宿,那么就必须考虑到学校自身是否具备合适的硬件。而对于外界的人来说,不要把高校想得那么肮脏,更不要把大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想得那么污秽不堪,你们的一言一语,你们所谓的“合理意见”,最终会被证明,全都是对大学生的“污名化”。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