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硬技术”携手“软服务”助力铁路新调图

2017年08月24日 09:35   来源:金羊网     娄晓磊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称,全国铁路将于9月21日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在部分线路增开客货列车。届时,“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8月23日《广州日报》)

  此次新一轮铁路调图的最大亮点,无疑就是拥有“纯血统”的“复兴号”动车组的提速运营。“复兴号”作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其在速度、稳定度、舒适度等方面都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是中国运力提升背后的“能量芯片”,是铁路“硬技术”的集中体现。

  技术过硬才能突破旧瓶颈、寻求新发展,“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让此次调图有了“增量”的可能和空间。加速就是变相的增量,提速运行不仅能够缩短行程的时间,更能打破现阶段铁路运力饱和的现状,为构建更为快速、便捷、高效、大容量、低成本的铁路交通网络成为可能。

  “硬技术”的提升也需要配套“软服务”的跟进。“复兴号”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随之增加了运营管理成本。从现行300公里时速恢复到350公里时速,50公里的时速提升,将使运营成本上涨三分之一左右。但在这种情况下,铁路部门依旧采取了“提速不提价”的措施,甚至还将在运行繁忙的区间提供“月票”模式,可见其相应配套的服务措施并没有“拖后腿”。

  “软服务”的提升还体现在客户体验上,近期刚“满月”的高铁外卖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其品种丰富、速度快捷的特点让人赞不绝口,若是将其再加上“复兴号”宽畅、舒适的乘车环境,何尝不是一种“美滋滋”的体验,再加上“复兴号”车内具有的不间断的旅客用220V电源插座、WiFi网络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等,都将使9月的这次调图印上“服务至上”的标签。

  “硬技术”携手“软服务”,将使整个铁路体系向着整体、协调的步伐不断迈进,也为如今“常态化”的调图增添异彩。

(责任编辑:李焱)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