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不解决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基石就会松动,甚至会动摇。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促进教育公平,避免教育不公平带来更多社会不公平,引起家长们太多的焦虑,积累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公平与和谐。
日前,天河省实附中举行了新初一所有班以及新高一5个平行班的分班抽签。“选好学校,不如选好老师”是家长群中流行的一句话。每年8月,有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分班问题想尽办法。广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要规范编班级行为,学校实行师资均衡配置、学生随机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编重点班。开学在即,广州市不少学校为了分好班,各出奇招。有的老师抽签分学生,有的干脆按兴趣爱好分班……(8月20日《广州日报》)
老师之于学生,重要性无需赘言,家长“选老师”就是有力佐证。抽签的确是一个能消除家长质疑的良方,但是,这只是机会公平,不是实质性的教育公平,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公平教育下,每个学生都是受教育的对象,应该都是老师的“重点”,是学校的“重点”,不能厚此薄彼。
当然,这并不容易。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和管理方式,针对每一类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阳光大道”,并长期积累经验,就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其实,所谓“名校”,就是这样炼成的。而那种完全靠招生手段吸收了“尖子生”“优秀生”,然后在升学时考出了高分,上了“重点”学校、“名校”,算不上真正的“名校”,也体现不出老师的水平。
所以,要宣传这样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差生”教好培养好。只有把“差生”教好了,才能真正体现水平,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叫真正的“名师”,只有这样的学校才叫真正的“名校”。当下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名校”,并没有多少值得骄傲的。问题出在教育价值观,只看升学率、“重点率”,不看老师帮助了多少“差生”,提高了多少“差生”的成绩,帮助多少“差生”升学,这是错误的教育评价方式,根源是价值观错位,它容易形成“抢生源”的恶性循环,必须扭转。
常言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不解决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基石就会松动,甚至会动摇。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促进教育公平,避免教育不公平带来更多社会不公平,引起家长们太多的焦虑,积累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公平与和谐。王甄言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