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浙江分校引发口水战 教育升级前提是现实公平

2017年04月14日 07:29   来源:长沙晚报   文峰

  最近,衡水第一中学进入浙江平湖市办分校,引起舆论对“衡水模式”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浙江省教育厅叫停其提前招生,被舆论解读为浙江向衡水模式“叫板”。一石激起千重浪,网民们就“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展开了激烈辩论。在这场讨论中,大爱衡水中学者有之,痛骂衡水中学者也有之。能不能、要不要、怎么办,诸多疑问弥漫在空气中。

  在我看来,疑问和口水虽多,但总结起来其核心问题大抵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涉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存在关系。从纯粹的理念来讲,素质教育当然要优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教育理念。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教育在中国的特殊属性和高考的现实属性。高考目前仍然是一种改变命运的方式,是一种社会流通渠道。高考仍然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试和录取系统,而这个结果说白了就是考试分数。考分高的进好学校,考分低的即便你过程再努力,再艰辛,平时成绩再好,也没用。而考进好学校与之后的发展又密切相关。正因此,现在,有很多学校就在延续题海战术。这能变吗?暂时无法变。在吃苦能力上,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比富裕家庭孩子要强,而这又与考试结果相关。衡水模式是应试教育的升级版,或者说是专门针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很多普通家长才接纳这种次优的教育选择。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体收入的不平衡,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如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就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比如,在农村,很多孩子连电脑都没见过,如果你要考孩子收集信息的能力,那他们和城市孩子相比就会掉队;又比如,现在我们都在谈学校减负,缩短孩子的在校上课时间,但普通工薪阶层和农村家庭就会为校外培训班的学费问题发愁;再比如,我们一直在谈的自主招生,请问这和农村孩子有多大关系?

  所以,讨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存废,应该用利弊思维而非对错取代思维。公平比一切都重要,如果公平不能确保,那么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应该阶段性推进,否则,社会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有的人还没吃饱,有的人却要减肥,如果你硬要按照一种所谓的健康模式去推进教育工作,那效果其实未必理想。寒门学子只有过关斩将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才能真正融入素质教育,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对这些群体的精准扶助。当然,在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中,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区域协调。

  第二个问题是,衡水中学到底是在办学还是在办厂?这牵涉的是教学模式商业化的问题。衡水中学是公办学校,它如果和社会资本一起合办民办学校,那当然可以被浙江省教育厅叫停。这个过程中如果存在违规,比如招生违规,那当然更应该严肃处理。因为职能部门对教育有监管职责。我们确实必须警惕,一些学校打着某种旗号,利用民众的择校和望子成龙的心理圈钱。

  当然,职能部门的监管应该恪守尺度,不能随意戴帽子。现在有人说,衡水中学会摧毁浙江的素质教育理念体系。如果一家应试教育的学校来某地办校,就能够摧毁当地素质教育体系,那只能说明,当地素质教育的羸弱,只能说明,当地还不具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素。

  总之,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努力的空间。我们要提倡素质教育,要稳住这个理念,但是更该直面现实问题,确保公平正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条件,应该以教育公平为前提。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