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锁定商家后台是很low的竞争

2017年08月01日 16:50   来源:东方网   何勇海

  618电商大促虽早已落幕,有关电商平台霸权欺压商家之举被媒体诉之于众。有媒体最新报道,京东时尚事业部总裁丁霞坦言,正是因为京东锁定了商家的后台,才保障了库存和货品供应。媒体报道称,一位要求匿名的商家称,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京东很强硬,在6日把库存全锁了。这意味着,离618还有12天的销售黄金期,商家却已没有权利根据消费者的访问做备货调整,也无法调配资源。而这些都和商家的利益——销量有着直接的关系。(8月1日浙江在线)

  618年中大促和双11、双12一样,也是各大电商平台卯足劲搞促销的难得节日,对消费者而言可以买到实惠,对商家而言可以增加销量和收益,而对电商平台而言则可以实现流量利润双丰收。这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事情。然而京东为何要采用“锁库存”的手段,让自己与商家闹得不愉快,甚至不惜背上“以平台霸权欺压商家”的骂名?表面看,是为了保障平台内促销期间的商品库存和货品供应,实则是强制商家参与打折促销,甚至是迫使商家不能往其他电商平台调配商品库存。什么叫“店大欺客”?这就是十足的例证。

  电商平台锁定商家后台,虽然做大了平台的交易量,却涉嫌损害商家的合法权益。商家和平台本来只是“你搭台,我唱戏”的合作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从这种关系上说,任何电商平台内的商家对于自己促不促销、如何促销、在哪些平台内促销、如何分配商品库存和货品供应等等,拥有高度的自主权、支配权,平台不能粗暴干预干涉,毕竟二者不是隶属关系、附庸关系。何况,今年3月颁布的《民法总则》已经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电商平台锁定商家后台,不仅于商家不公平、不公正,还涉嫌排挤其他电商,搞不正当竞争,这恐怕也是对市场秩序的无形破坏。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网络购物已是充分开放的市场,专家与多个平台合作,多个平台公平竞争,才会让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整个行业才会共荣共生。

  不管同行间竞争有多么刀光剑影,以大欺小,强制锁定商家后台,对电商平台来说也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断言的,电商行业已趋于成熟,新零售时代也翩然而来,电商市场早已不同于早期,竞争手法、竞争格局、市场强势等正处于被重构的拐点,各类电商平台也越来越多,以小欺大、以垄断地位来要挟商家等很low的玩法会越来越行不通。从一些品牌商家纷纷投诉与谴责京东锁定商家后台等行为来看,商家与平台已从合作关系走向博弈关系,再强大的平台,也有被集体抛弃而倒下的危险。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