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
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长趋势已经有所减缓,全年不良贷款率1.74%,仅较2015年上升0.07个百分点,且四季度不良率还出现了小幅回落。但这种改善并非来源于贷款资产质量的好转,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加大处置核销力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年末业绩考核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压低不良率的作用。2017年,受宏观经济阶段性回稳等利好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进一步缓解,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难言见顶。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仍将继续暴露。2017年,商业银行较高的关注类和逾期类贷款继续将带来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这两类贷款的变动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状况。
陈超:
商业银行加杠杆有一定历史,把整个金融体系的各类金融机构都通过同业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串联到一起。治理高杠杆“顽疾”,牵一发动全身。需要把握好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又要防止造成信贷过度紧缩,危及实体经济部门正常资金需求,既要“治标”,精准锁定商业银行同业和理财业务风险,又要“治本”,加强中长期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前瞻、科学和全面的监管体系。
管清友:
对很多中小银行来讲,最近很多城商行、农商行纷纷都改制,改为普通的商业银行,并且开始从其他同业银行,特别是大行、央企财务公司拿到比较便宜的资金。中小型金融机构开始做同业业务,发利率较高的同业存单,然后从大行或者同业之间拿到钱,再将资金委托出去,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率。理论上这个链条只要不断有便宜的钱进来就能一直维持下去,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2016年底爆发了债券市场波动,总的一个问题还是在于在投资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之下,无法维持负债端如此之高的成本。
董希淼:
在间接融资领域,要着重抓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加快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发挥金融业主力军的作用,从推进科技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践行绿色金融、推动开放金融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等多个方面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转型。
杨伟民:
现在说的防止系统性风险,是从各个领域一些小的风险点去预防,比如同业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个别国有企业债务违约问题、杠杆率比较高的问题。对这些风险要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一点一点去处理,不要让其最后引发大的系统性风险,对中国经济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所以,宁可现在牺牲一点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林毅夫:
所谓走进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没有办法在人均收入水平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当前6.5%以上的增长速度仍然高出发达国家4个百分点,说明中国还是会比较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中国并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外部国际环境,而非内部机制问题。
宋清辉:
总体而言,网约车新政对整个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让老百姓有实惠车可打。但是,如何将有效监管与新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老百姓的利益做到有效平衡,这无疑在考验监管层的智慧。不管如何,网约车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对老百姓出行乃至中国经济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网约车未来向好的发展趋势令人期待。
黄志龙:
由于三四线城市产业、区域和人口流入的劣势依然存在,过去一年内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的“量价齐升”,将可能使得这些城市的去库存目标落空,其演进过程可能是:2016年以来房价平稳上涨去库存,到2017年以来土地市场量价齐升,新增住房供应增加,地价高企推升房价快速上涨,房价洼地消失,销售回落,库存进一步增加。
王文:
对民众而言,过去五年是人人享受改革红利的五年。办事从跑断腿到上网解决、基本服务逐步全国普惠、各领域政策实现对接互促,改革不仅刺激了新业态的增长,也给民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在不少领域已经居于国际领先,使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增。
皮海洲:
如何“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防止企业带病上市”?除了在发审环节要从严把关之外,还有必要增加发审委员的责任。比如,对于出现弄虚作假的,除了追究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责任之外,还应一并追究发审委员的责任,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且还要赔偿投资者损失。如此一来,即便有人为因素干预,发审委员也会基于责任而自觉抵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完善制度,完善法律法规。比如,对于IPO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从严查处。凡涉及欺诈发行的,一律退市。
郭施亮:
直接融资等同于IPO是误解,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担忧情绪。但是,IPO回归常态化,一周一批次的发行力度,难以改变市场的忧虑,而持续性的扩容压力,依旧不利于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股市“牛短熊长”的运行格局。
王志军:
对于“黑天鹅”事件,因为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所以对这类事件主要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加强预警预测,及时发现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制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