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商业银行再次青睐“非标”是个危险信号

2015年10月23日 06:30   来源:京华时报   莫开伟

  据地方银行监管部门透露,今年3季度,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利润均有所下降,而不良贷款却大幅上升;为寻找利润增长点,银行非贷款资金运用又重新开始青睐“非标”及地方政府类资产。

  “非标资产”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前几年商业银行因“非标”业务急剧膨胀带来了丰厚利润,但同时也潜藏不少风险。为隔离商业银行“非标”业务与正常信贷业务之间风险传染,银监会曾专门下发了规范性文件,对商业银行设定了两条红线:即理财产品余额不得超过35%上限,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因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无可厚非;但若把应对之策仍放在“非标”业务领域,则不仅违背监管部门规定,且会带来金融隐患。

  首先,有可能导致中间业务恶性膨胀。倘若商业银行将过多资金配置到“非标”领域,则可能会发生逃避贷款管理等弄虚作假行为,滋生更多理财乱象。而且,商业银行为了扩大“非标”业务,会使风险隔离机制成为摆设,有可能吹大“非标”资产泡沫,诱发金融风险。

  其次,会恶化实体经济融资环境。商业银行如果把过多资金配置成“非标资产”,会造成实体经济信贷资金减少,使本已融资难、融资贵的实体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银行热衷“非标”业务,会诱使大量资金通过新的伞形信托、配资等业务继续涌入股市,再次催生股市泡沫,上次股市暴涨亦有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加杠杆”作怪。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各类债券会更受银行青睐,使政府融资能力迅速扩张,虽对化解地方政府眼前债务危机起到一定作用,但长远看又会加剧未来债务危机。

  显然,商业银行再次青睐“非标”及地方政府类资产是个危险信号,应引起监管部门足够重视,加大监管与引导力度,充分提示风险,防微杜渐。同时,鼓励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存量资产、进行经营转型等方式来突破目前不利经营局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