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一所中学校长的毕业致辞在网络上传播广泛。跟很多励志、鸡汤类的演讲不同,这位校长的一句话让很多人震惊不已,他告诉学生们:你的高考成绩即将一文不值!
这句话确实辣眼睛,尤其是对那些为高考苦读了12年的考生和考生家庭来说。高考分数一文不值?那我们这些年费多少劲是干什么呢?
做了多年的教育记者,哪年的夏天不目睹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悲喜剧?高考分数就是一个家庭的寒暑表。高考成绩好的一边,借钱也要摆上几桌庆功宴;成绩不好的一边,全家人像染了重病,出门都躲着人。现在,吃喝风式微了,不过在每天都在晒的微信朋友圈里我们照样可以感受高考在中国家庭中的分量。那些高考成绩好的,瞬间开始了愉悦的毕业旅游,无论是土豪范儿的出国游,还是文艺范儿的背包客,即使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到那股浓浓的踌躇满志;成绩不好的,朋友圈则安静很多,偶尔在朋友圈里露头,要么充满了“鸡汤”味,要么透着卧薪尝胆的悲情。
所以,随着暑期来临,“如何应对高考失利”的文章则在各类媒体、自媒体上接踵而来。
高考分数真的价值连城吗?
一位读者打电话跟记者探讨与高考相关的话题,他说,不久前刚刚参加了一次毕业20周年的聚会,那些在事业上作出一番成就的没有几个是当年的“学霸”。
其实,我们所有这些“过来人”都知道,我们当年凭借高分考上的好大学,就是给了我们一张临时的“身份证明”,这张证明用来帮我们敲开职场华丽的大门,一旦进了门这张“身份证明”就作废了。因为,出了象牙塔便处处是江湖。之后在“江湖”上能走多远靠的是“考高分”以外的其他能力,比如待人接物的能力、比如应对错综复杂环境的能力、再比如在遇到挫折时如何让自己“挺过去”的能力,甚至还要有能扛住各种“明枪暗箭”的强壮体格,当然最终拼的是一个人的品行。那个曾经让你在高考战场上的光芒万丈的高分,用不了两三年绝不会有人记起。
虽然,每个“过来人”都能总结出这样的人生智慧,但是一旦“过来人”拥有了家长这个身份后就会自乱阵脚,忘了那个耳熟能详的道理是: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能力特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书本学习。而是学习成绩当成衡量每一个孩子的尺子。这两天刚刚听说,一个朋友想给自己马上要上小学的孩子报个幼小衔接的班,但是京城著名的名为某“思”的语、数、外所有班级都已爆满。
用同样的标准打造不同的孩子,必定有些孩子会经受更多挫折,这些孩子因为只是成绩不好便成不了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这些孩子就像被照了“哈哈镜”而变矮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变得怀疑自己、低估自己,甚至从此成了一个自卑的人。
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办法是有的。“智慧家长”和“糊涂家长”之间相差的就是能否用好自己的“江湖智慧”。其实挺简单:把自己当成孩子成长道路上那个重要的“过来人”,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教官”,不把目光仅仅盯在起跑线上,而是把自己的“江湖经验”变成教育智慧,目光离开分数,让孩子的整个人生都受益。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