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大抓手”稳步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区域发展不协调仍是广东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如何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加快形成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成为广东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目标必须破解的难题。
开创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必须从全省一盘棋的视角寻求突破。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然而,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之间的收入和技术差距,表明这些地区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和投资机会,存在明显的赶超效应,也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和空间。一方面,粤东西北作为欠发达地区,为珠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要素支撑和腹地空间;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的先发区域,也为粤东西北地区那些区位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成为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粤东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是广东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体两面。广东只有从全省一盘棋的视角出发,统筹全省生产力和人口布局,才能在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开创全省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粤东西北地区的交通区位条件。路通则财通,交通区位条件的明显改善无疑会给欠发达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对空间形态整体上较为狭长的广东而言尤其如此。广东应抓住全国快速骨干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的契机,积极推进省域快速交通网络和粤东西北地区内部交通网络的建设,进一步缩短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提升交通可达性,促进相关经济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和积聚,实现经济加快振兴发展。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建设,粤东西北那些交通区位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的地区,往往能较快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对这些因区位交通重塑后获得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应从规划层面进行引导和布局,将其作为产业园区和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土地指标等要素方面给予倾斜,使其快速成长为粤东西北地区新的增长极,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积极推进产业共建,增强粤东西北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产业共建能有效促进发达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欠发达地区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和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发展造成的冲击表明,欠发达地区简单地承接发达地区落后生产力和过剩产能项目的转移是不可持续、也是不可取的,这种转移即使能给转入地区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但很快就可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甚至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新时期广东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应该摆脱被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传统模式,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优势,放眼国际、国内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资本转移扩张的趋势诉求,开展高起点、高水平的产业共建,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主动嵌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发达地市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招商引资、技术和管理等领域的优势,充分利用后发地区成本相对较低、空间资源相对充裕等比较优势,将对口帮扶的产业园区发展纳入自身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在同一技术水平上按照区域分工原则进行产业规划布局,将对口帮扶园区打造成为发达地市的产业发展拓展区,在促进后发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拓展自身的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全省区域间福利的不断趋同。经济增长是非均衡发生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趋于集中是提升经济发展空间效率的重要途径。违反经济规律在空间上均衡布局生产力和经济活动的努力,只会阻挠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成功经验表明,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并行不悖。关键在于,政府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各种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确保远离经济增长核心区的粤东西北地区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区域间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逐步趋同。一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和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和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强化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实现区域间发展机会上的均等。二是要逐步放开户籍方面的限制,有序吸纳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在珠三角地区城市实现市民化,引导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转移,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人均资源禀赋条件,进而不断提高其福利水平。三是要对特殊地区采取更为直接的干预措施,对生活水平提升存在特殊困难的地区,制定更为精准的扶贫政策,加大对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