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王义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中国驻欧盟使团举办招待会,我教过的一位布鲁塞尔学生问,“老师,您不是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吗,怎么才过六十岁生日?”看到她满脸困惑,真有些哭笑不得。
回头想来,这位学生的困惑其实道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政治中国”与“文化中国”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三个自信”基础上还要以文化自信收官?
今天,中国提出并号召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上积极打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进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此基础上,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这一逻辑是否需要修正?最基本的是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模式,如何做到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中国故事,如何做到基于历史而引领未来?中国外交,如何做到影响自己而改变世界?中国崛起,如何做到始于华夏而惠及四海?中国通过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塑造和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有感于此,我确立了本书的主题——再造中国。
适应、融入、潮流,是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主要观念。改变、介入、造势,开始成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主题。
改造自己、影响世界,被历史学家章百家描绘为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表明我们在主动改变,引领中国与世界的变迁。再造一个中国,再造一个世界,是“一带一路”的新主题。再造一个中国,就是中国身份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向全球中国的演变。
传统中国,即传统农耕文化、内陆文明孕育的“文化共同体”。1840年以来,传统中国被工业文明、海洋文明欺凌,一度失去文化自信,只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才算彻底告别近代、走出西方,成为自己。
现代中国,即进入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国。经历鸦片战争以来的艰苦探索,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找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新中国国名看,只有“中华”是中国的,“人民”、“共和国”都是西方概念,但是被赋予了中国内涵。这就告别了近代以来中西、体用之间的争执,现代中国早已容纳了西方性,无法分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全球中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正在形成。“一带一路”在东西方元素外,融入南北性,开创古今中外、陆海联通、东西互济的发展格局,正在打造一个“海外中国”。海外中国与本土中国,共同组成“全球中国”新身份,通过再造一个中国而再造一个世界,通过再造一个世界而再造中国,让世界走出近代、走出西方中心论,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复兴。
传统中国,经历“夷夏之辨”而形成;现代中国,经历“中西之辨”而塑造;全球中国,因为“走向海洋”而胎动。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全球中国,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苟日新日日新的写照。许多发展中国家就是在传统性、现代性的融合问题上栽跟头;美欧也在全球性上栽跟头。在制度选择上,中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成就现代中国;在参与全球化上,中国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成就全球中国。
阐述中国模式——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中国故事——基于历史而引领未来,中国外交——影响自己而改变世界,中国崛起——始于华夏而惠及四海,从而再造中国,确立中国成为世界领导型国家的道统,这就是《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一书的主题。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