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共享床铺”被查封与“共享经济”无关

2017年07月17日 07:54   来源:华西都市报   蒋璟璟

  近日,“共享床铺”刷爆朋友圈,引来大批媒体报道、体验者尝鲜。7月15日,记者发现北京一共享床铺大门紧闭,并未营业,一自称为该区域办公人员的男子称,共享床铺已被警方查封,具体原因尚不得知。据观察,太空舱内有电扇、阅读灯、充电插座等设施,不大的太空舱,仅容一人休息,关上舱门,体验者也可以真切的听到舱外的声音,隔音效果有待提高。据了解,类似的“太空舱”,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逐渐铺开。(中新社)

  虽名曰“共享床铺”,但我们实在想不出,它与“共享经济”有什么关系。现实是,即便北京的一处标志性“共享睡眠舱”被警方查封,也未曾引发太多的舆论回弹,这与共享单车推广初期众人齐声援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各式“共享系”的创业项目,其中绝大部分都与共享经济毫不沾边。从本质上说,此类项目不过是对特定传统业态的一种概念再包装,而并没有任何的原创性商业内容。以“共享床铺”为例,其最核心的业务,无非还是床铺出租或曰住宿服务——这与早已有之的青旅酒店太空舱房间、快捷酒店的钟点房完全可说别无二致。如果说非要说它们之间有所区别,那么也仅仅在于“共享床铺”整体设备设施更简单,预定、支付、入住等环节更便捷而已。

  明明就是传统的住宿服务,为何非要给自己贴个“共享床铺”的标签?之于此,一方面固然有概念投机、跟风炒作的考虑;另一面,则显然是试图以所谓的“模式先进性”来绕过现有的公共监管。按照现有规定,旅馆实施特种行业管理。理论上,一家旅店要想正式营业,必须走完消防、卫生、工商、公安等一系列审批流程……“共享床铺”极力将自己与传统旅店区分开来,很大程度就是为了避开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

  一名曰“共享”,就拒绝监管,这是很多创业项目的老套路了。其惯用的说辞是,“我们并不是××,而是共享××”。这种语言修饰和逻辑诡辩,最终目的无非是否定既有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可问题在于,全社会在形形色色共享项目的“再教育”之下,已经越发意识到了其中的强词夺理。须知,创业者口中的“共享床铺”,实际上很可能就是“非法小旅馆”,其被警方查封并不令人意外。

  在共享项目遍地开花的年代,公众所感受的或许并不是商业创新所带来的社会福祉,而更多只是对投机者的嘴皮功夫的反感与厌倦。当所有的东西都被冠以“共享”之名,那么这个被玩坏了的概念,终将彻底失去市场感召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共享理念如何迭代?    2017年07月13日
  • ·共享经济助推治理升级    2017年07月10日
  • ·共享经济没有白占的便宜    2017年07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