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招工热”释放的是“人才红利”信号

2017年06月29日 12:18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就在茅台股价持续创新高、市值已经突破6000亿元,雄居全球烈性酒鳌头的同时,茅台酒的员工招聘,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按照茅台公司官网招聘启事显示的信息是,该公司面向社会招录337名制酒、制曲工人,报名名额设置为2000人。且此次招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须经过体能测验和文化笔试才能过关。而实际结果,竟然有30万人报名。无论是报名热度还是录取比率,都堪比被称为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按照茅台酒厂所处位置,是无法与大城市相比的。据悉,距离茅台酒厂最近的遵义机场到茅台也需要1.5小时,可是,却吸引了这么多人来报名,且争的都是操作工岗位,不能不令人惊讶。然而,从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又似乎很正常。茅台一员工爆料,茅台酒厂工人不算五险一金,一年收入能有13万元,并且早班中班两班倒,每天上班时间只有5个小时左右。果真如此,其待遇可比一线城市的工人还要好。

  显然,待遇好、收入高只是一个方面。按照其他酒企的说法,茅台此次招工,很有可能还是人才储备的需要。因为,近年来,茅台人才流失的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酿酒师,被外地酒厂“挖角”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果不尽快补充人才,茅台也会面临人才断层的危机。所以把一线操作人员的入门门槛放得那么高,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和依存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底蕴和身体素质的技术人才,从而为茅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只要人才有保障,按照茅台已经形成的市场影响,是能够痒痒于不败之地的。

  很显然,茅台的“招工热”,也传递出一种新的信号,那就是“人才红利”时代的到来。众所周知,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劳动力红利”都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等要求的增强,“劳动力红利”也逐渐消失,在有些行业甚至已经成为劣势、成为短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挖掘“劳动力红利”,就成了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毫无疑问,茅台的招工,是在冲破原有的“劳动力红利”的框架下,寻找“人才红利”新空间的尝试。想一想,一线操作工人都要本科以上,而且要通过体能关和文化关以后才能录取,还能算是普通招工吗?很多地方的公务员招考,也就要求本科,且专业性可能还没有茅台高。如此,对茅台来说,就是真正的人才竞争、人才招聘、人才储备,而非单一的员工招聘。

  事实也是如此,除茅台之外,IT行业、互联网公司、新媒体等,也都实现了员工招聘的转型,对员工的文化、体能、动手能力、包括文凭等要求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是,茅台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也从“劳动力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确实传递出了一种新的信号,不仅对其他酿酒企业是一种冲击,对所有企业都可能是一种冲击。

  也许有人会说,在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茅台仍然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储备人才,是不是有点思维落后、方法过时了,为何不更多的利用工业机器人呢?如富士康,就在大胆地引入机器人。粗粗一想,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工业机器人从效率、管理等来讲,可能确实比真人方便、简单。问题在于,酿酒作为富含文化元素的职业,如果都用工业机器人操作,就很难酿出“国酒”的味道。很难保持传统口味,而只有通过人工酿造,才具有吸引力。而一线操作员工的酿造水平,则直接决定着茅台酒的口味和影响。

  对参与报名的人来讲,绝大多数应当都是冲着茅台的收入待遇去的。但是,对茅台来说,显然不是这个原因,而是人才储备。因为,在其他酒厂纷纷从茅台“挖角”的情况下,就意味着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等,也会被“被挖角”的员工带走,从而使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一旦完全竞争的格局形成,茅台面临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大。自然,需要通过人才储备来确保茅台不因人才短缺而失去竞争力,确保茅台能够做好百年老店。

  从总体上讲,茅台“招工热”透露的是劳动力市场转型的含量,是“劳动力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信号。如果企业不能适应这样的转型,济世之才劝告市场的变化,想继续享受“劳动力红利”,那就要出现危机了。而“劳动力红利”与“人才红利”的区别,则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劳动者素质提高了,文化、技术、、能力等,都要比“劳动力红利”时代的员工高得多;另一方面,劳动者对报酬的要求了邮,没有合理的劳动报酬,要想留住员工、留住劳动者是不可能的。劳动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跨入到人才的行列,且不管这个人才是高水准的人才还是普通素质的人才,都是人才。既然是人才,就要享受人才的待遇,而不是普通劳动者的待遇。这,就是茅台对一线操作工人文凭、文化、体能等要求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提高劳动者待遇与报酬,也就顺理成章。茅台一线工人10多万一年的收入,也就不算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