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净生态为想干事的人撑腰

2017年06月28日 09:16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西调研时的讲话引发普遍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这话说到了心坎儿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总书记第一次论述干净与干事了,但几乎每次都能在舆论场上激起强烈反响,何也?

  或许就在于,总书记的话直击现实痛点,道出了很多想干事人的思想困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于担当,不谋私利,这本是党员干部应有的生动画像,干净与干事本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但不知从何时起,“干净的不干事,干事的不干净”成了许多人的习惯性判断,“该请的要请,该送的要送”似乎也被奉为办成事的铁律。在一些地方,“好人难做,清官难当”的喟叹时有耳闻,“出淤泥而不染”倒成了不合群。想干事的人难以独善其身,便只能明哲保身。这略显沉重的顾虑背后,正是一道尚未完全破解的现实难题: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想干事的人干干净净地干好事、干成事?

  着眼现实,类似顾虑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很多倒下的所谓“能人”,干事创业确有两把刷子,但贪赃枉法也绝对是一把好手,干得越猛贪得越多;比如反腐高压态势下有人信奉“为官不为”,热衷于当撸起袖子看星星的“孙连成”式干部,干净倒是干净了,却一无所用。当然也不乏一些起初很讲原则又想干事的同志,却囿于不健康的官场生态,不得不应付冗情杂务、人情套路,慢慢消磨掉了干事创业的初心。干净与干事鉴照着官场生态,关乎置身其中的每一位干部;两者关系一旦扭曲,害莫大焉。

  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之于其中的每一分子而言,既要观照内因,亦不能忽视外因。遏制种种官场乱象,除了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思想之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也需要营造起让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外部环境。当前,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成为社会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通过钻制度空子来成事的可能性越来越少,只有依法行事施展拳脚,才能心无旁骛地干出一番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既是约束,更是保护。选人用人,以德、以能;干事创业,以规、以律。以制度刚性降低干事创业的成本,为干净干事的人撑腰,就有望撬动官场风气、社会风气的改善。

  “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风清气正,责任在每个人肩上。东汉时的“清白吏”杨震,当昌邑令夜间“怀金十斤”去贿赂他并声称“暮夜无知者”时,他严正拒绝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其实,“怎么做”的主动权从来都在自己手里,能否改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状况,关键就看你是随波逐流,还是信念如金。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