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活”看似让个别领导干部“快活”了,但会让许多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梗阻”,政策措施的红利也就很难真正落地。刹住“不干事的最快活”这股歪风,一方面要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制度性约束,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使“懒汉”“庸人”无处藏身;另一方面,要赋予领导干部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其先行先试,还要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保证在改革中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的一番发言颇受关注。他表示,在调研中听到干部反映:“干得好的没认可,干得不好有考核;有了争议没保护,出了问题要追责;干得多的毛病多,不干事的最快活。”
“不干事的最快活”,这样的怪现象也许只发生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部门。但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是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而一些领导干部主动研究不够、思考探索不足、应对办法不多,造成主观上虽然想担当、却不知道如何担当作为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存在畏难情绪,缺乏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还有些领导干部出于私心,担心犯错担责,索性在工作中撂挑子不干。
问题是,“不干活”看似让个别领导干部“快活”了,但中央出台的许多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因为这些人的“快活”遇到“梗阻”,政策措施的红利也就很难真正落地。这不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贻误发展时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改革从来就不会有坦途,尤其是攻坚阶段的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的任务将更加繁重,破除藩篱、往前走的路途也会更加艰辛。这就需要狠狠刹住“不干事的最快活”这股歪风,根治“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提意见的”这一现象,使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改革勇气,汇聚改革力量,破解改革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刹住“不干事的最快活”这股歪风,一方面要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制度性约束,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使“懒汉”“庸人”无处藏身,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必胜信念,敢于担当,知难而进,滚石上山不松劲,爬坡过坎不避难。要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帮助其更新知识结构,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问题,提高领导干部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其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在改革攻坚中,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没有前车之鉴,无法按图索骥,也不可能每一步都像过去一样“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要赋予领导干部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其先行先试,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对改革中出现的错误和弯路给予必要的宽容。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通过创新制度供给,建立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在改革中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当然,允许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甚至犯错误,也不能成为个别干部独断专行和搞个人英雄主义的“挡箭牌”。改革创新仍然要坚持科学决策,而且一旦改革举措在实践中被证明确实有不当之处,也应有错就纠、有错快纠,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继续深化改革积累更多经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