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MSCI指数将为A股带来什么?

2017年06月22日 00:00   来源:中国网   曹中铭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三年的失败后,今年A股纳入MSCI指数终于闯关成功。显然,今年A股能纳入MSCI指数,既有监管部门努力的结果,亦包含有美国明晟公司“网开一面”的因素在内。夸张点讲,纳入MSCI指数,堪称A股市场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

  自2013年A股入选MSCI指数的“潜在升级市场观察名单”后,从2014年至2016年A股连续三年闯关均无功而返,显然是A股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并不符合纳入MSCI指数的相关要求,不符合国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取向。如去年MSCI就指出了A股市场所存在的诸如QFII每月资本赎回限制、大面积股票停牌以及交易所需对A股相关金融产品预审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这三大问题亦成为A股纳入MSCI指数的“拌脚石”。

  尽管到目前为止,交易所对A股相关金融产品的预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但由于沪港通与深港通的互联互动机制的进一步扩张,以及沪深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停牌问题进行规范,客观上导致“国际投资者广泛认可了中国A股市场准入状况在过去几年里的显著改善”,也为A股纳入MSCI指数扫清了最后一里路的障碍。

  但也必须看到,此次A股纳入MSCI指数,并非原先的方案,仅仅只是在今年3月份MSCI提出的“缩小化方案”上稍加改进而已。根据原先的方案,纳入A股的数量为448只,A股在MSCI的权重为3.7%,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为1%。而3月份的“缩小化方案”为,纳入A股的数量为169只,A股在MSCI的权重为1.7%,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为0.5%,且只纳入可以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买卖的大盘股。虽然最终的结果是纳入股票222只,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上升为0.73%,比“缩小化方案”更令人满意,但事实上,扩容版的“缩小化方案”,仍然说明A股市场还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停牌问题。虽然监管部门出台规章制度进行了规范,但目前每个交易日停牌的上市公司数量仍然超过200家,这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仍然处于高位,也是此前MSCI的主要吐槽点。随意性停牌,或延期复牌行为,剥夺了投资者的交易权,导致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缺失,也容易放大个中的投资风险。因此,即使A股已纳入MSCI指数,国际机构投资者仍然希望A股上市公司在停牌问题上有所改进。

  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衡量发达地区之外股市表现且追踪人数最多的基准指数。MSCI客户囊括了98%的全球顶级基金。统计表明,全球有超6000家指数基金跟踪MSCI指数,约有1.7万亿美元的资产持有MSCI新兴市场指数。因此,纳入MSCI指数,将会为A股带来数量可观的资金。据测算,A股纳入MSCI后初始资金流入在170 -180亿美元(约1160亿元-123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A股在未来完全纳入,预计资金流入可能达到3400亿美元(约2.32万亿人民币)左右。A股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多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因此,纳入MSCI指数后,如果能引入可观的资金,对于A股的意义无须多言。

  除了引资,纳入MSCI也有助于推进A股的国际化进程。多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进A股的国际化,意图与成熟市场接轨。虽然此前在把QFII、RQFII等“请进来”,以及让QDII“走出去”等方面也作出不少努力,但成效并不显著。而在A股纳入MSCI指数后,更有助于国际机构投资者了解A股的状况,也更有利于A股走向国际化,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使A股更加成熟,发展更加稳健。

  此外,纳入MSCI指数,也有助于A股投资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炒“小”、炒“新”、炒垃圾、炒重组、炒概念与题材等,形成A股市场独特的“投资”文化,也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频频发生。国际机构投资者买入A股,像题材股、概念股、垃圾股等将统统靠边,而那些业绩优良、流通性好的大盘蓝筹股将是其首选。大盘蓝筹股受追捧,必将引发出财富效应,进而引导投资者重视蓝筹股的投资,促进其价值投资理念的慢慢形成。

  当然,A股纳入MSCI指数后,基于市场本身所存在的短板,我们更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进一步把A股做大做强。如此,A股对于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会更大,也更有利于A股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融合,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