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董希淼:A股迟早要上“琅琊榜”

2016年06月16日 10:46   来源:环球时报   

  6月15日,美国明晟公司(MSCI Inc.)发布公告称,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这意味着我国A股指数第三次向MSCI的冲击再度未果。

  作为指数编制的琅琊榜,MSCI具有一定号召力,备受海外机构投资者认可。若A股纳入MSCI,意味着我国股市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为A股市场带来大量国际资本,改善国内股市投资者结构,还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那么,A股为什么又一次与这个琅琊榜擦肩而过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以及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一段时间观察;二是QFII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20%的额度限制尚存;三是我国交易所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一言以蔽之,就是咱们A股相关制度与人家琅琊榜的规则还不大相符。

  应当看到,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MSCI的竞争对手富时集团(FTSE)和S&P Dow Jones,都抢先推出了纳入A股的新兴市场过渡性指数。对于明晟公司推迟A股纳入MSCI,我们认为:

  首先,A股未能纳入MSCI对我国短期影响有限。从15日股市行情上看,A股延迟纳入MSCI对市场的冲击较小,A股指数在受到负面冲击后迅速上扬,并未受影响。按照国际经验,100%纳入MSCI需要在该国股票指数首次纳入后的5-10年。短期看,无论A股是否纳入MSCI,对市场趋势影响不大。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还有进一步完善和开放的空间。无论是MSCI对共同基金和ETF等日常流动性问题的观察,还是提出A股市场准入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国际市场需要中国尽快建立起一个发达、透明、开放和流动性好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需要规范和完善自身金融市场体系,以良好的竞争力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A股推迟纳入MSCI为我们提供了检视和完善的可能,以更好地满足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双向需求”。

  再次,A股纳入MSCI将是历史必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建设方面付出诸多努力:QFII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配额制度不断调整,为提高未来海外投资者在A股占比做下铺垫;资本流动限制正在分步解除;停牌制度也在进一步规范。随着监管机构积极支持并不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进程,市场化、法制化和长期稳定健康的A股市场终将被MSCI所接受。更重要的是,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本就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

  琅琊榜固然重要,但未入榜未必就不是英雄好汉。梅长苏身边的飞流,尽管从未上过琅琊榜,但照样身怀绝技,武功盖世。因此,做好自己、练好内功,建设一个长期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和努力的。(作者是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近著有《有趣的金融》)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闯关MSCI失败不妨碍A股反求诸己    2016年06月16日
  • ·A股对接MSCI应追求“水到渠成”    2016年06月16日
  • ·理性看待A股入MSCI指数    2016年06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