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被遗忘的“限塑令” 徘徊在政策与现实之间

2017年06月14日 07: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徐冰   

  限字当头难及其余,兴冲冲热情高涨,不过是对于政策干预社会生活的过于自信。

  --------------------------------------------------

  中国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9年以来的实施效果有些尴尬。塑料袋收费后,消费者不在乎多花那么两三角钱,使“限塑令”不痛不痒、近似于无。假如不是媒体重提“限塑令”,想必很多人几乎忘了还有这个事情。

  此番旧事重提,“限塑令”的现状和触目惊心的塑料袋污染,无形中让人产生急迫感。这样的想法当然值得点赞,环保宣传确实应该收获如此效果。但我怀疑,如此想法究竟能够持续多久?三分钟热度,是很多“触目惊心”的结局。它往往令人感触,却常常不了了之。

  对于“限塑令”今天的尴尬,有人从监管上找疏漏。尤其是在农贸市场上,塑料袋随手可获,根本看不到“限塑令”的存在。有人从价格杠杆上找问题,一个塑料袋两三角钱也确实没多少撬动力度。有人归结为消费者环保意识薄弱,应该大力加强环保宣传。还有人更干脆直接:既然塑料袋对环境有巨大污染,何不一禁了之?

  上述原因当然都有道理,提出的对策也不是不可以权衡考虑。若想扭转“限塑令”的尴尬、遏制塑料袋污染,除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也无外乎一方面从政策上抬高产业门槛,另一方面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用现在时兴的话来说,就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同时发力。

  可是,当前的限塑措施就是这么做的,为何结果还是如此惨淡,未能收到预期的成效?

  问题可能在于,政策设计者以及公众低估了限塑其实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塑料发明至今,早已成为一个产业体系,而且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形成了自我运行的“生态”。“限塑令”所要达到的目的,与其说是利益调整,不如说是生态转换。无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限塑措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力度很多也都强于中国,但是塑料袋污染并未绝迹。限字当头难及其余,兴冲冲热情高涨,不过是对于政策干预社会生活的过于自信。

  “三分钟热度”还反映了监督力量的缺失。2013年,“限塑令”实施5周年时相关方面公布过一组数据:塑料购物袋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袋670亿个。数据当然令人惊喜。但是今天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倒是愿意相信,刚开始“限塑令”还是斩获颇丰的。初始战果究竟是怎样消解的?是监管力量不够,还是政策设计逐渐落后于现实发展?我们几乎见不到对相关数据的动态分析,更难看到对限塑效果的持续追踪,直至媒体的报道再次让人“触目惊心”。

  环保在今天之所以成为大问题,源于多年的积累,这本身就说明了根本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环保政策。而“限塑令”几乎被人遗忘很清楚地表明: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在纸上政策与现实之间。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限塑令的“限”字需要拉长    2017年06月13日
  • ·限塑令为何遭遇尴尬    2017年06月12日
  • ·“限塑令”收效甚微,怎么办?    2017年06月12日
  • ·“限塑令”的实施不能急于求成    2016年02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