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管资本”是“淡马锡模式”的中国翻版?

2017年05月13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国有资本的投资是基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而非纯粹的经济效益。“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改革不可以与“淡马锡模式”划等号。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加快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代表国务院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依法行使自主经营权。(511日《证券日报》)

  关于国资委的职能定位,之前有很多讨论。国资委应该管什么?有人提出参考“淡马锡模式”。于是乎,国资委“管资本”被提了出来。方案的发布意味着国资委的管理职能发布了重要转变。但这是否是“淡马锡模式”的中国翻版?笔者认为肯定不是。

  “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最终目的是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也就是说,“管资本”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搞好国有企业。之前国资委事无巨细地管企业,结果企业被管得太死,反而管不好。现在“管资本”,就是放给企业更多的权限,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淡马锡模式”是什么呢?淡马锡成立于1974年,是一家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政府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其投资决策是基于经济利益。所谓“淡马锡模式”,就是构建政府、国资运作平台、企业的三层架构。在宏观层面由政府牢牢掌控,而在微观运行层面由职业经理负责,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国企改革与国资管理的“淡马锡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正是“淡马锡模式”的精髓所在。在“淡马锡模式”中,只有国有资本的概念,没有国有企业的概念。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一样,追逐的是经济利益,是投资收益率。 

  在中国的国资管理中,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这两个概念都不能丢。国有资本要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对国有企业而言,变的只是管理方式,而不是不管,变更管理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将国有企业管好。

  中国的国有资本投资既要注重投资收益,又要激励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既要注重保值增值,又要体现国家战略。国有资本的投资是基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而非纯粹的经济效益。“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改革不可以与“淡马锡模式”划等号。(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如何“深度调整”国资委?

     深化国企改革先要解决国资委的存留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