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盒学生奶,会不会成为撬动奶业和消费双升级的“金钥匙”?
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把目光聚焦到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上,从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实施推广力度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发挥一杯牛奶的乘数效应。
对于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很多人并不陌生。这个由中央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的首个全国性学生营养干预计划,已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走过了25个年头。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份10万多所学校开展了学生奶计划,覆盖学生群体总数超3200万人。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学生奶整体普及率仍有较大差距。国际乳品联合会近期发布的《全球学生奶及奶制品项目现状》显示,有104个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超2.1亿名儿童受益于学生奶及学校供餐中的奶制品。全球学生奶覆盖率已达40%,而中国学生奶计划的参与率却只有20%。
落差的背后,折射出相关政策落地与市场动能之间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早期发起或参与计划的部门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退出顶层设计,导致学生奶计划实施力度减弱,政府引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奶面临着“进校难、推广难”。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奶定价遵循“企业让利、学校让费”原则,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倒挂,让一些生产厂家市场动能不足。
遇冷的学生奶,是否意味着已完成历史使命?恰恰相反,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对奶业政策方向作出调整,强调从“扩大生产”转向“促进消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作为促进牛奶消费的重要举措,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