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怎样惠及三农

2017年05月12日 15:20   来源:人民日报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 陈奎明

  农户小额贷款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金融培育诚信的社会功能进行化解

  农户小额贷款具有明显的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有限的非排他性,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中国农户数量近两亿,农户应该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之一。

  海南省农信社在限制信贷人员的权力方面进行了尝试。只要有勤劳致富的意愿、有适当的劳动能力、有固定的住所、贷款有合法的用途,无赌博、吸毒恶习、恶意拖欠记录、严重故意犯罪记录的农民,信贷人员都不得拒绝贷款。

  农户小额贷款户数多、单笔金额小、经营费率高、没有抵押品,其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金融培育诚信的社会功能进行化解。

  首先,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诚实守信、利己利他”的社会氛围。农信社要求凡是首次借款的农户均要接受农村信用社信贷技术员5天的金融知识培训,让广大农户认识和理解金融与信用唇齿相依的关系。

  其次,构建基于借款人守约的诚信奖励金制度。举例说,给农户贷款1万元,月利息定为千分之十二,如果贷款农户每个月账上都有120元用于还款,农信社会将3.9‰利息退给农户作为诚信奖励金。

  三是建立一系列制度防止出现信贷人员收受“好处费”等腐败行为。农信社建立了贷款赔偿准备金和信贷奖惩金制度,要求自愿参与贷款营销的信贷人员应向农村信用社交纳贷款赔偿准备金。在贷款本息全额收回后,信贷员则可获得信贷奖励,并推行与信贷风险延迟相匹配的延期支付制度。

  发展“准公共产品”,惠及更多有脱贫意愿的农户,需要政府、金融组织联合发力。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普惠金融的推广中,对全省农民小额贷款按不低于5%的贴息率给予财政贴息,很多财政条件比较好的市县实现了100%贴息,降低了农民的借贷成本。通过推广普惠金融,海南激发了近三成贫困农民内生致富动力,对于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尽快脱贫,以及发展针对其他服务对象的普惠金融来说也有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 丁 汀整理)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