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汪涵独自出资465万元,在湖南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響應”计划。“響應”其实就是对应“乡音”这两个字,该计划准备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永久的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
对于方言问题,大家向来都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方言是工具,工具必须向易用性上发展,使用方言、繁体字都是倒流,甚至说方言是阻碍沟通的“裹脚布”。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方言包含了一个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不能因交流的方便就将其遗弃,而且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冲突,更谈不上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汪涵说过的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故乡都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而乡音就是这份情感最好的寄托。“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游子虽离家多年,但乡音未改,这就证明他和这片土地终究存在着剪不断的联系。还有句俗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乡遇故知,总是让人心里很暖、很踏实。在异乡听到乡音,就会倍感亲切,连孤独都少了几分。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普通话。各种双语学校、国际学校出现,很多孩子从小就接受普通话和英语的教育,但是却说不好家乡话,甚至根本就不会说。数据表明,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这些乡音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而乡音背后的文化基因也在被我们不自觉或者不自知地剪断,这非常可怕,所以,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方言和普通话从来都不应该成为“单选题”,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之间并不冲突。这就像传播活动的演进轨迹一样,人类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网络传播,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不是取代关系。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也不应该是两个相互替代的关系。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对此,人类的学习接受能力完全可以做到。
当我们奋力前行的时候,不应该忘了自己从哪里出发,也别因普通话的推广和英语的普及,而忘了那埋藏着我们生命根源的方言与乡音。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