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小微企走进"一带一路" 互联网传来"驼铃声"

2017年04月29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互联网去中心化等特性,真正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参与国际贸易的历史机会。中小微企业走进“一带一路”,需用好互联网这匹“骆驼”。

  蚂蚁金服明确了自身国际化战略和思路:先去“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让它们搭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快车”和“中国便车”,让这里的小微企业和普通人都能享受到方便、平等的金融服务。在输出技术和服务的同时,阿里巴巴还在努力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改变,希望以此促进更多中小企业分享到全球贸易红利。(4月27日《经济日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同时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企业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主体之一。如何让中小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分得一杯羹,这其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风险。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墙基”作用。而提升中小微企业经济福利,在最大范围内惠及民众,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笔者认为,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去中心化的特性,真正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参与国际贸易的历史机会。中小微企业走进“一带一路”,需用好互联网这匹“骆驼”。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朝诗人张籍的《凉州词》描写了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仿佛让我们看到了1000多年前,驮运丝绸等货物的骆驼在沙漠上极缓行进的场景,也仿若听到了从盛唐丝路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成为融汇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当时的丝绸之路,在极大程度上激活了我国及沿线国家的小工、农、商户,也就是今天的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增进了民众福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鼎盛时期。

  古代商贩用骆驼跨越了沙漠的困境。对于当今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面前也横亘着一个“沙漠”:企业商户规模大小不一,能力各异,无法或难以全部直接对接各国政府的运行管理体系,尤其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和能力,很难享受到大企业的待遇;此外,缺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微企业全球信用评估体系,很多中小微企业顾忌贸易风险,只能就近交易,以致被阻挡在全球价值链之外。

  显然,中小微企业走进“一带一路”,亟需一匹“好骆驼”来将其“驮”过“沙漠”。互联网是人类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其最主要特征是扁平和对等、去中心化,这就让中小微企业在某些国际贸易中,能够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互联网正是一匹能够让中小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好骆驼”。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一个IP地址都是平等的,基于P2P技术,互联网甚至不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心(即去中心化)。在互联网平等的商业环境里,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限商机。换言之,置于现代网络经济的语境之下,中小微企业在面对全球化困境时,相较以往要更容易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微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更多是与沿线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做生意,如何让当地中小微企业及民众也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蚂蚁金服通过输出自己的技术和服务,在沿线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和民众中推行我国现金的普惠金融经验,无疑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好办法。

  互联网是助力中小微企业走进“一带一路”的“好骆驼”。盛唐丝路上那阵阵的驼铃声,似乎已穿越了重重时空,从互联网上传进了我们的耳中。伴随着优美动听的“好声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民众共同富裕的愿景,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为贸易发展注入新能量

     借鉴粤港澳经验更好推进“一带一路”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