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星光:安倍被迫搞平衡外交为哪般

2017年04月28日 08:26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决定派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出席下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向习近平主席递交亲笔信,以示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过去,安倍内阁对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一直采取抵制或静观态度,而如今陡然升级关注,让重量级人物二阶干事长出席论坛,着实不同寻常。

  一直以来,安倍言行不一,说得好听但小动作不断,难言诚信。但这次或与往常不同,即便非其主观愿望,但安倍可能真的要调整对华政策,这是客观形势所逼。安倍被迫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向好。有段时期,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不断,日本媒体尤为突出。但如今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成果明显,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数据好于预期,日本经济亦从中获益,对华出口大约增加20%。同时,中国政府强力反腐,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持续提升,这些都是安倍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其次,靠日美同盟压制中国未成。安倍和日本主流媒体大力宣传靠加强《日美安保条约》和TPP来压制中国。但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宣布退出TPP,在中美元首会晤后,中美战略沟通也成定局。对于《美日安保条约》,美国只是在战术策略上加以利用而已,安倍也就不得不考虑在对美和对华两个方向上加以平衡的外交战略。

  第三,牵制中国的包围圈落空。安倍内阁推行所谓“价值观外交”,积极配合美国对华鹰派的离岸战略,即日美不出兵,转而唆使中国周边国家进行挑衅。为此,日本不遗余力地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行挑拨,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印度、东盟国家、韩国、俄罗斯等,特别是对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纷争的越南和菲律宾等非常下力气,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第四,“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广泛支持。不论安倍,还是日本其他政治家甚至大多有识之士,都有一种优越感,自认为亚洲第一是日本。因此,对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成立亚投行,日本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起初进行阻挠,后来持观望态度。如今,中国影响越来越大,连美国也有动静,日本如果再不认真对待,恐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第五,日本舆论开始向“自主外交”倾斜。近几年来,日本媒体一直强调联合相关国家加强对中国崛起的压制。但如今,改善中日关系并在中美间发挥桥梁作用的呼声,在日本国内愈益增大。比如,《日本经济新闻》在文章中说,“特朗普冲击”的“攻击对象是日本和中国”,这是加强中日纽带的千载难逢之机,日本要“将计就计,尽速改善中日关系”。再如,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细谷雄一在文章中写道:日本应在“后退中”的“海洋国家联合(美、英等)”和新兴起的“大陆国家联合(中俄印等)”之间发挥调和作用,为此必须更加重视对美、对华、对俄外交。

  最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为日本提供调整对华政策的机会。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安倍政府一直通过鼓噪“中国威胁论”来推行右倾化政策,这使其对华政策一时难以改变。但现在半岛局势紧张,日本国内不少人担心一旦美国动用军事手段,日本在朝鲜的反击中将首当其冲。因此,日本舆论普遍认为,要与中国合作来力避朝鲜半岛生战,谋求以对话方式缓解半岛危机。这也给安倍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带来了机会。

  安倍近5年来的右倾化政策使中日关系严重受损,虽然形势所迫,日本政府不得不作出一些调整,但安倍的政治思想很难改变。笔者认为,继续警醒安倍政府认清大势的同时,不妨借助当前时机发动日本民间力量推动中日关系转圜,这样或能取得积极效果,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应互相配合,在此方向上作出努力。(作者是日中关系研究所所长、日本福井县立大学终身教授)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