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债务违约 风险防控箭在弦上

2017年04月14日 07: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近期,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陷入债务违约,从山东天信集团及关联公司共7家进入破产重组程序,负债总额达163.4亿元,再到可口可乐在华供应商广东珠海中富债券违约涉资超6亿元。

  网民认为,2017年债务违约“雷区”将集中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企。应对之策,一是加快过剩行业出清,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小型民企成债务违约“雷区”

  网民指出,过剩行业和盈利较差的中小企业,以及负债率高、现金流差的企业将成为债务违约的主要风险点。企业效益如果长期不好,仅靠外部输血,危机迟早爆发,部分互相提供担保的民企也会受到牵连。

  网民“俊采星驰”说,在江苏、浙江这样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连环担保、债务高企、银行催贷已成普遍现象。前些年,钢贸、光伏、煤炭导致的银行坏账至今未能出清。

  “当经济下行,过剩产能被挤出,这些产业开始亏损,银行的钱不再容易拿到,面对不断升高的杠杆,他们只能用新债还旧债续命,更由于亏损,新债比旧债多,进入恶性循环。”网民“陶凤”说。

  “不借钱是死,可是借了钱,企业微薄的利润却不足以支付高额的利息。在这种状况下,许多企业不得不借新还旧。如果企业经营一直不能改善,最终资金链将彻底断裂。”网民“田思”说。

  网民“孙彬彬”认为,考虑到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民企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始终存在的背景下,后续债务违约“雷区”大概率将集中在小型民企。

  出清过剩产能改善融资环境

  网民认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企债务违约风险持续攀升,亟须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设立层层防火墙,减缓债务违约事件的冲击。

  网民“朱振鑫”建议,在处置“僵尸企业”时,可进一步丰富企业登记、注销、终止或者破产以及资本退出的渠道,在降低并购重组制度交易成本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等程序。便捷顺畅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助于市场主体在较短时间内自我调整,将过剩的资金和设备等撤出过剩领域,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借鉴国际经验,为保护债券持有人的权利,在发行文件中应对违约相关事项予以明确和细化的约定。”网民“安国俊”说,后续应重点完善交叉违约、核心资产划转、实际控制人变更、预警指标类条款,灵活使用偿债保障条款,明确赋予持有人主张债项提前到期清偿的权利。

  还有网民指出,让企业倒闭破产有利于过剩行业洗牌,但民营企业是关系国内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且其面临的困境与金融资源配置扭曲有一定关系。因此,亟须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完善民企融资环境。

  (记者 班娟娟 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