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民企债务违约 风险防控箭在弦上

2017年04月14日 07: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近期,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陷入债务违约,从山东天信集团及关联公司共7家进入破产重组程序,负债总额达163.4亿元,再到可口可乐在华供应商广东珠海中富债券违约涉资超6亿元。

  网民认为,2017年债务违约“雷区”将集中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企。应对之策,一是加快过剩行业出清,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小型民企成债务违约“雷区”

  网民指出,过剩行业和盈利较差的中小企业,以及负债率高、现金流差的企业将成为债务违约的主要风险点。企业效益如果长期不好,仅靠外部输血,危机迟早爆发,部分互相提供担保的民企也会受到牵连。

  网民“俊采星驰”说,在江苏、浙江这样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连环担保、债务高企、银行催贷已成普遍现象。前些年,钢贸、光伏、煤炭导致的银行坏账至今未能出清。

  “当经济下行,过剩产能被挤出,这些产业开始亏损,银行的钱不再容易拿到,面对不断升高的杠杆,他们只能用新债还旧债续命,更由于亏损,新债比旧债多,进入恶性循环。”网民“陶凤”说。

  “不借钱是死,可是借了钱,企业微薄的利润却不足以支付高额的利息。在这种状况下,许多企业不得不借新还旧。如果企业经营一直不能改善,最终资金链将彻底断裂。”网民“田思”说。

  网民“孙彬彬”认为,考虑到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民企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始终存在的背景下,后续债务违约“雷区”大概率将集中在小型民企。

  出清过剩产能改善融资环境

  网民认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企债务违约风险持续攀升,亟须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设立层层防火墙,减缓债务违约事件的冲击。

  网民“朱振鑫”建议,在处置“僵尸企业”时,可进一步丰富企业登记、注销、终止或者破产以及资本退出的渠道,在降低并购重组制度交易成本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等程序。便捷顺畅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助于市场主体在较短时间内自我调整,将过剩的资金和设备等撤出过剩领域,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借鉴国际经验,为保护债券持有人的权利,在发行文件中应对违约相关事项予以明确和细化的约定。”网民“安国俊”说,后续应重点完善交叉违约、核心资产划转、实际控制人变更、预警指标类条款,灵活使用偿债保障条款,明确赋予持有人主张债项提前到期清偿的权利。

  还有网民指出,让企业倒闭破产有利于过剩行业洗牌,但民营企业是关系国内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且其面临的困境与金融资源配置扭曲有一定关系。因此,亟须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完善民企融资环境。

  (记者 班娟娟 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人才流向民企并非坏事    2017年01月03日
  • ·张占斌:加大民企直接融资比重    2016年07月15日
  • ·民企研发成果落地,国企有责    2016年06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