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香港新特首的新使命

2017年03月28日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打造香港经济新引擎,团结社会各界,带领香港走出当前困局,是林郑月娥未来面临的重要任务。对香港来说,只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加强与内地的联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时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发挥香港自身独特优势,就一定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为香港开拓更美好的前途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也成为香港回归后首位女性行政长官人选。林郑月娥胜选,符合中央政府关于行政长官必须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及港人拥护的标准,反映了香港市民对谋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凝聚人心的渴望和期盼。

  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得以成功实践。近20年来,香港依然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社会风气廉洁,监管制度高效,拥有良好的法治,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称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香港经济转型步伐缓慢、竞争优势下降。在香港内部,存在着楼价居高不下、市民置业困难、贫富悬殊严重、年轻人向上流动机会减少等问题,引发诸多社会矛盾,某些人也正是借此不断挑战特区政府的管治。

  打造香港经济新引擎,团结社会各界,带领香港走出当前困局,是林郑月娥未来面临的重要任务。在竞选期间,林郑月娥提出了四条施政方针:一是关心民生,遏抑楼价,纾解民困;二是简政放权,提升公务员士气,改善公共服务;三是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四是发挥年轻人的力量,鼓励青年积极议政、论政和参政。这四点施政方针是林郑月娥多次下基层、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的,既贴近民情,又切实可行。未来,香港要减少社会争拗,就要多用心聆听民众声音,涉及民生的重要事项多与民众共议,且要议而有决、决而有行。

  林郑月娥提出要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服务中枢的形象,争取与内地签署“一带一路”全面合作协议,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设立更多驻内地及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这些措施将为香港带来更多商机。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我国实施“走出去”“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战略,对香港来说,可谓是机遇扎堆而来。香港只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加强与内地的联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时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发挥香港自身独特优势,一定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为香港开拓更美好的前途。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已经表示,中央政府将依法履行有关任命程序。我们期待林郑月娥能够不负众望,在今年7月1日以后的5年里,带领特区政府广泛团结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聚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开创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羽 祺)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到香港炒股去    2017年03月07日
  • ·维护自由经济 坚持适度有为    2017年03月02日
  • ·苏亚柏:英国面朝香港顾影自怜    2017年02月27日
  •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2016年12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