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调价契合市场发展脉搏 搅活“一江春水”

2017年03月26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4月21日起,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我国东南沿海高铁的部分车票将调整。3月2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东南沿海高铁调价,执行票价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同时将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指导相关铁路运输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票价体系。(3月23日《人民日报》)

  尊重市场定价,让高铁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中国经济网网友 李建新

  东南沿海高铁迎来了部分票价的优化,对此民众持褒贬不一的态度。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对票价的高或者低做过分的解读,而是应该将它交给市场来决定。从东南沿海高铁以往票价整体情况看,与公路相比价格优势明显。这很容易导致铁路运力紧张,而公路相对闲置的情况发生。从长远角度看,利用价格杠杆来促进铁路、公路交通能力的共同发展,才有助于“大交通”格局的健康发展。

  按理说,高铁上座率高,盈利能力应该很好。但是纵观全国各地的高铁,只有京沪等少数几条高铁实现了盈利,这与每年数千亿元的投入是不相适应的。铁路作为企业,除了承担服务人民的责任之外,还应该具备盈利能力。只有这样,高铁的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事实上,高铁票价也是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有涨有跌才合理。如果一谈票价调整就说是涨价,这也未免对铁路部门有些不公。高铁已经在不知不觉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高铁票价也关乎着很多人的出行,引起热议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是应回归理性,不能随意地将票价的合理优化视为在乱涨价,而是应尊重市场,给高铁发展一个健康的环境。

  高铁调价,搅活旅客运输业“一江春水”

  中国经济网网友 刁志超

  应当说,东南沿海地区高铁的部分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有利于铁路企业找准市场脉搏,增强对市场走向的把握,进一步改善经营状况和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百姓出行服务。高铁调价,将有效促进高铁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铁路改革发展的红利。

  当然,关于票价优化调整中,上涨部分的合理性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众还是难免有所质疑,不过仔细分析过后,完全可以释然。一方面,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铁路企业自然不会蠢到把价格调整到旅客难以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即便适当涨价,铁路企业也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提高产品性价比,这样才可能让旅客在出行时优先考虑选择高铁。

  同时,高铁票价实行优化调整,还能对运输市场竞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公路与航空等其它运输企业,都必然会对市场做出反应,要么是优化价格,要么是改善服务,搅活的是旅客运输业的“一江春水”,最终受益的都是作为消费者的旅客。

  高铁调价,契合市场发展脉搏

  中国经济网网友 龚亮

  长期以来,包括高铁在内的铁路票价处于政府集中管理的模式之下。铁路作为国家交通命脉,票价持续保持“低迷”状态,看似老百姓受益,实则并非如此。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缺失,严重制约着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依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企业才会不断产生效益,进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最终还利于民。

  我国地域广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对此,铁路行业亟需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调节机制,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运能供应体系。应当说,对东南沿海地区高铁的部分车票进行优化调整,是铁路部门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次尝试,将有效地促进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业务融合,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此次高铁票价的“松绑”,全面契合市场发展的脉搏,将使铁路行业实现战略性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对高铁票价的优化调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区域内运能的供应量与需求量制定相应措施。换句话说,铁路作为带有社会公益性职能的企业,其票价的优化调整要以市场走向为基准,以满足旅客需求为目标,寻求到优质服务与提能增效的“平衡点”,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行业的经济价值

  本文内容来源于时评作者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