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都不能掉队,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扶贫干部深入家门帮扶指导
寒来暑往,春耕冬藏。但时间并非简单地周期重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令人倍受鼓舞的新年贺词。过去的一年里,祖国和我们,都进步了!2017年的新年,也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在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征程上的又一个新起点。
鼓舞之余,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习主席对于困难群众的牵挂:“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喜的是,去年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抽象数字的背后,必是一个个真切、生动的脱贫故事。
从甘肃的半干旱土地到贵州的贫瘠山区,身处地北天南的人们,曾经同样面对着贫困问题的困扰。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劳动技能缺乏,在偏僻的山洼洼里,只得靠天吃饭。长期缺乏发展生产的要素禀赋,还不是最糟的。最怕失去自我奋进的行动意识和组织能力。
因长期贫困而落入恶性循环。这样的例子,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少见。一位美国法官说过,在一个逐渐走向丰裕的社会里,这样的人注定会是“分散而孤立的少数”。正因为分散在犄角旮旯,正因为人数太少,在西方精于计算的政客那里,他们不会成为值得争取以获取政治优势的多数,他们大概会被所谓政治过程,甚至社会本身彻底遗忘。
然而,类似的情节,中国版本却讲述着一篇完全不同的故事。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地说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不只是数九寒天里,让困难群众倍感亲切的一句暖心话,更是一步步扎实推进脱贫的铿锵步履。在这背后,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责任制安排,是扶贫干部深入家门的帮扶指导,更是通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国家战略。
一个都不能掉队,这份坚持,这种觉悟,不仅仅是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民生情怀和政治责任的体现,更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的。
日月其迈,运会其新,我们共同守望。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