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一个山东少女徐玉玉的非正常死亡,引发了全社会对电信诈骗的强烈关注。眼下,案犯落网,尘埃落地,可公众面对的信息环境更好些了吗?
泛泛地愤怒、批判,固然无济于事,至多不过是找寻来一点零星的精神安慰,让置身信息时代的我们稍稍安顿一下心灵,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新世界,公民安全感的获得,注定将任重道远。如何实现更有力、更有效、也更可视化的治理愿景,则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有待于政府、社会以及广大公民不懈地努力。
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对电信诈骗犯罪“酌情从重处罚”的10种情形,包括“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等。
这一意见将大大提高电信诈骗的犯罪成本,也是针对此前公众关于此类案件量刑过轻、边界模糊等质疑的积极回应,令人欣慰。但也应该看到,终端的严惩若要传递到整个诈骗利益链条,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相关各执法流程、惩处管道的顺畅,至关重要。再就是,一旦出现了“严重后果”,则已经给公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样的情景并不是社会所乐见的。
因此,仍有必要将治理的重点前移,真正从起始阶段,从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的利益链条着手,务求治本,务求“天下无骗”,不要等再出现徐玉玉那样的人间悲剧之后,再讨还迟来的公道与正义。
日前,法制日报社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京召开研讨会,探讨网络安全治理之策。会议提出了一个“网络新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是指上世纪50年代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并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的社会治理经验,核心是发动群众、群防群治。而“网络新枫桥经验则是在坚持群防群治的基础上,立足“警企合作、群防群治、敢于创变”的网络治理新思路。
这样的治理思路,尽管起点仍是“群防群治”,但与传统熟人社会的人群相比,其所指的“群”显然要更开阔、更复杂,早已不再是熟人社会,而是指向了网络新社群。而且,治理的手段也与时俱进,加入了以网络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因子,也因此,与阿里此前备受关注的打假平台一样,此番由警企联合推出的钱盾反诈公益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新型社会综合治理平台。
据披露,阿里是公安部授予的第一家互联网打击电信网络信用诈骗犯罪活动防控中心。钱盾反诈公益平台具有全民参与、技术识别、紧急止付和溯源打击等几种能力,不仅可以标注诈骗电话,识别伪基站,还可以在警方授权之下联动支付宝支付,并实施溯源打击。目前,阿里已跟福建、新疆、河南、安徽等地警方开始了合作。
以骗子经常盯住的大学生群体为例,钱盾反诈平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近年来已成电信诈骗受害“重灾区”。其中,20-29岁占比高达43.73%,这个年龄段群体多以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主。据了解,2016年上半年,因电信诈骗而导致大学生发生资损的金额达百亿元。 目前,钱盾反诈平台一方面通过建立学生防骗课堂,防骗公益高校行等将防骗知识普及到全国大学生,做到“群防”;另一方面,通过数据联动,在高校进行诈骗举报公益宣讲,做到“群治”,真正将“人人参与,打击诈骗”、“群防群治”的精神落到实处。
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平台上被保护的个体,同时也是参与反诈的一个主体。这样,同一营垒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而那些出售、倒卖并获利的作奸犯科者,自然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被公开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这样,有政法机关的强力打击与治理,有科技的严密守护,有公众的广泛参与,相信一个“天下无骗”的局面就会一点点形成。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