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代,为什么时评还要教成人学走路

2016年12月28日 08:44   来源:红网   陈庆贵

  歌手刘欢曾在名曲《弯弯的月亮》里唱道:“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听此词曲,不禁思及当下时评命运。与我这个时评热情已由“一周写三篇”退化为“三周写一篇”的发烧友“英雄所见略同”,一位资深时评家不止一次对我说,如今他几近不写时评,因为他认为当下时评的识见,基本未能跳出“低水平重复”和“新瓶装陈酒”的常识表达。记得数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也有众多时评同好异口同声表达过类似困惑。我把此征象概括为:汽车时代,评论还在教成人学走路(普及常识)。

  无论这位时评家是不是以偏盖全,当下时评衰微都是不争事实。时评衰微当然不止乎“街上流行时评家”的昨日风光不在,还在于时评表达平台栏目版面的快速衰减萎缩,更在于时评家表达热情的急剧冷却。这起码说明,对时评人而言,“低水平重复”和“新瓶装陈酒”的时评表达生态不仅让他们自觉赧颜,而且让他们乏味厌倦;对时评受众而言,汽车时代,时评还在教成人学走路,令他们忍无可忍选择用脚投票。

  汽车时代,时评还在教成人学走路,一方面,说明时评启蒙严重滞后于时代演进,效用未能抵达理想境界。时下,令人神共愤、突破人类文明底线的诸多“中国式××”世象似乎无有最奇,只有更奇,便是变相佐证。反观周遭,不少国人无视常识的现象非但未有好转,反而升级为潮流时尚;再一方面,说明汽车时代,仍需时评教成人学走路,即便说成人如何走路本乃动物本能、幼儿园常识。换言之,汽车时代,时评重复教成人学走路,恰恰不是阉割宫刑时评的理由,而是让时评壮阳雄起的呼唤。

  范仲淹生性倔强耿直,见政失总要诟病,遂被贬为饶州知州,后几乎贬死岭南。怜及范重病妻病故际遇,近做县令的梅尧臣作《啄木》《灵乌赋》二诗,规劝范学报喜之鸟,别像乌鸦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从此拴紧舌头切勿多言。范当即作同题《灵乌赋》复梅,斩钉截铁地表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时评是干什么的?本能上,它是一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官能反应;本质上,它是一种公民表达。其万变不离其宗的终极功能在于,藉以启蒙民智,涵养民众监督公权运作、臧否公众人物、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自觉和公共精神,进而催生现代公民意识,推进社会发育。当然,刻意说教洗脑,说歌功颂德的“正确的废话、真实的谎言”,花拳绣腿兜售麻醉公民精神的“心灵鸡汤”之类的伪时评,自然不在其列,也不配谓时评。

  时评启蒙功效如何,不仅在于“怎么说”,更在于“说什么”。在讲究言说禁忌和话语尺度的语境下,“发言有风险,表达需谨慎”。倘临“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表达生态,时评功效与时评本旨渐行渐远则不可避免不足为怪。然而,是不是时评缘此必然因噎废食一蹶不振?当然不是。时评乃舆论监督重器,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又是什么关系?习近平讲得很清楚:“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可见,正面宣传是常识,舆论监督也是常识;汽车时代,时评仍需教成人学走路,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下时评衰微,并不能遮蔽其过往荣光。堪称最让时评人津津乐道引为自豪者,一例是孙志刚事件。2003年,3名博士和5位法学家以公民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时评家们“路见不平一声吼”集体呐喊形成民意力量,推动3个月内废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被《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取代。这些,连同“孙志刚事件”一并被记入共和国法治历史。再一例是沈阳黑老大刘涌案,设若不是舆论大哗激起公愤,就不会有刘案“死刑——死缓——死刑”的戏剧性改判。当年时评家李曙明雄文《对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改判死缓的质疑》中的呐喊:“如果罪孽深重如刘涌都可以不死,那么,死刑留给谁用?”至今仍然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有媒体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公开披露的错判杀人案高达35起,3人被执行死刑。可以说,每一个冤案得以昭雪大白天下,时评发声推动都如影随形、功不可没。

  汽车时代,为什么时评还要教成人学走路?因为,如今既有成人不会走路,又有成人由会走路退化返祖为不会走路。君不见,面对强势欺凌,有人匍匐爬行;面对不正非义,有人逆来顺受;面对世风日下,有人亦步亦趋;面对生态恶化,有人麻木不仁……法无禁止即为允许,是的,只要不违法,别人如何选择行为方式是他们的自由;而作为“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时评人,面对愈来愈多成人不会走路的高危世象,却无有置身世外隔岸观火“已于言”的借口。《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曾让多少人泪流满面。即便汽车时代,时评藉以教成人学走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仍然可谓,不仅是对世道人心的抢救匡正,也是对时评责任担当的救赎捍卫。

  世上没有救世主,拯救时评只有靠时评人自己。汽车时代,时评如何教成人学走路?我同意资深时评家慕毅飞先生洞见:不自尽不自宫,既自信又自持。如此而已。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